叶欣
人民网北京(记者 叶欣)3月4日上午,当我迈进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的其中一个会场时,瞬间像进入了某个颁奖现场的场景里,一股强大的气场让我有些目瞪口呆。
“对面坐着的不是成龙么?他两侧坐着的不是冯小刚、赵宝刚么?不止他们,那边不是宋丹丹和张国立么?宋春丽!郁钧剑!黄宏!姜昆!巩汉林……”,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号入座着。
当我稍作平息、环顾了会场一圈后,还看到文学界的泰斗们也在,包括莫言、冯骥才,曲艺界的泰斗们也在,包括刘兰芳等,几乎全场都是“熟人”。
作为一个经常有机会出席一些“大场合”的记者,我很少有机会能在一个屋子里把这些“熟人”都“逮住”。突然,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拿着相机,四处寻找着角度,借着近在咫尺的优势探寻着我需要的每一个瞬间。
拍着、拍着,我突然愣住了,“我这是在干什么?” 静下心来,我告诉自己,“你不是来追星的,你应该透过这一张张平常只在荧幕上见到的面庞,去完成一篇篇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报道。”
“文化是潜移默化引导人的地方,这个地方怎么能以金钱为目的?”冯骥才委员一句铿锵有力的发言打断了我内心的斗争。
没错,今天,在座的你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名人、不是明星,而是肩负使命的全国政协委员;我,也不是一个追星族,而是一名传递“声音”的记者。两会场外的你们,曾经都是我的偶像,但是场内的你们,都是我的报道对象,我要做的就是将你们掷地有声的言论传递给社会,传达给大众。
今天,我只关注你们的“声音”,我的偶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