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大专题|政协专题     热词:历年两会|热搜榜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专题

政协科技界分组讨论会:“一个项目跑半年” 

2014年03月09日10:2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现在评奖、跑项目占用了科研人员很多时间,往往一个项目跑半年,不跑就没有奖没有项目,就没有成果,就评不上职称。”在政协分组讨论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姚檀栋的发言随即引发共鸣。

这个分组讨论的参加者都来自科学技术界,其中不乏科技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

“要是申报国家奖,跑的时间更长。”高级工程师李鸿委员接过姚檀栋的话茬。

“请大家注意,是‘跑’!不是答辩。”中科院院士杨元喜委员打断道。

围绕这个“跑”字,更多委员加入讨论。

“不跑不行,一个项目只给6分钟汇报时间,往往两三天要评几十甚至上百个项目,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让评委了解打分几乎不可能,只能功夫在评外,提前跑评审专家。”

“一跑就容易滋生腐败。不少评委在评奖前就不断接到电话,名义上是汇报项目情况,实际就为见一面塞个红包。”

“评奖像考试,从单位到各个部门再到国家,层层上报层层运作,有些评审专家甚至不是研究这一领域的,这种走马灯式的评审怎么保证科学公正?”

……

原本安排的发言顺序,早已被打乱。

“真正好的项目不是评出来的,好不好要看‘疗效’。可现在都在看说明书了。”李鸿感叹,她已经6年没评奖了,因为“跑不动了,也跑不起了。”

作为连续三届的政协委员,李鸿曾参与撰写和提交了多份呼吁改革科技评奖机制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取消和淡化一些行政主导的科技奖项。“科技成果的好坏应该交由懂行的专家、交由市场和社会评价。”她说。

“科技成果的好坏评价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小同行评价的本质上。”中科院院士吴一戎委员赞同道,“所谓小同行评价就是让能看懂的专业人士来评价。”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提法,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普遍表示科技评奖机制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飞逝。杨元喜的一席话表达了不少与会者的心声:“希望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尽快落实,让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不要再忙于找关系评奖!”(记者杨玉华 余晓洁 岳德亮)

(责编:田倩倩(实习生)、段欣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解两会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代表委员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