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流失和招聘难,让儿童看病难上加难。”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郑珊认为,要解决儿童就医难,首先要解决医院儿科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
儿科常被称为“哑科”,要求大夫从孩子的表情和哭声中判断不适程度,诊疗难度大;患儿家属心情焦虑,容易爆发医患争执;儿童病情变化快,稍有不慎可导致较严重后果,医护职业风险大。这些让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选择了逃离儿科。今年年初,大连12所医院联合招聘儿科医生却遭遇“零报考”,正是儿科人才急缺的现实写照。
郑珊说,我国内地儿科医生占医生总人数的比例只有3.9%,香港是4.2%,北美则高达10%。我国0至18岁的儿童约有3.4亿,每千名儿童只有0.34名儿科医生,参照美国每千名儿童1.45个儿科医生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生。
与此同时,一名医学院毕业生要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如此长的培养周期,回报却很低,导致选择儿科专业的医生不但少之又少,而且层次逐年降低。
“每年儿科专业上分数线的名额都招不满,只能等成人专业落榜者转专业。”郑珊说。
她建议,尽快恢复一些医学院校儿科专业的招生,并给予特定医学生特殊补贴;在儿科医生就业和从业上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把儿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当做人才引进予以政策倾斜;探索出台对现有儿科医生队伍的鼓励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儿科医疗事业的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儿童保健、儿科学科建设;加强三级医疗网络的转诊制度,早日解决目前不论大病小病都往儿童专科医院跑的问题。(记者 郝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