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露
陈星莺委员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林露 摄) |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林露)今天的北京又是一个雾霾天。“保护环境的人多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将变得友好起来。”全国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副校长陈星莺呼吁人们多去选择那些与大自然“友好”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母亲尚且年富力强,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帮助我们;如今母亲年迈多病,我们则要想办法延长她的生命、提高她的生存质量。” 陈星莺说,大自然就好比母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上的点滴改变来爱护环境。与制度的硬性约束相比,她更希望大家多关注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并有意识地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母亲。
不浪费粮食,能不开车的时候不开车,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不随地吐痰……这些也许看起来并不难实现的生活方式却能真实地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
“如果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习惯成自然,也许通过两三代人的努力,美丽家园就能早一天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陈星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身处高校却连续两届“扎根”农业界别,陈星莺委员对此有着自己的坚持。她说,因为所学专业和工作内容的关系,她非常关注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推广,而这些正好与农业和农村环境密切相关。
“国家的政策再好,最终还是要靠千千万万在基层工作的人去实现。”在七年的履职生活中,通过把个人工作、思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接起来,她发现自己的眼界高了,思想提升了,工作也更有劲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