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刘永好:不改革,我连几千吨玉米都搞不定——两会上的民企改革呼声
如果不是当面接触,记者怎么也不能相信,被外界形容为“饲料大王”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会为区区几千吨的玉米困扰不已。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两会的这位民营企业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国内市场上,99%的饲料企业都是民营的,但是作为饲料进口的玉米配额60%交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分配到了40%的配额指标,分到各家头上一般只有几千吨。
刘永好说,就是这区区几千吨玉米,还要统一报批、统一使用。“问题是进口一船玉米最少是5万吨,等于民营企业要么根本没法进,要么只能很多家联合一块进,但一块进你的使用又受限制,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这40%的配额民企根本没法用。这就不是市场配置资源!”
“虽然这种局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我希望加速改!”刘永好说,“现在民营经济已经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了八成以上,在这种格局下,我们民营经济还要发展,靠什么?就只能靠深度改革,靠进一步简政放权,靠进一步公平环境。这个公平环境就是按照三中全会精神,由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
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代表刘永好、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等企业人士、专家学者看来,今年改革的突破口,仍将集中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上,从审批制度改革到市场监管、法治政府建设,可能都会有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出台。
“大家都说现在改革是进入了‘深水区’,就民营经济而言,我认为在市场准入上实行类似自贸区‘负面清单’的‘非禁即入’原则,是应该有的一项内容。现在,尽管出台了‘三十六条’、‘新三十六条’和实施细则,但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很多领域还是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在国家‘一视同仁’原则已经非常清晰了,民营企业也发展起来了,打破这些不合理的限制,已是非常迫切了!”刘永好说。
在刘永好看来,因为管得多、管得“死”,民营企业眼下受到的限制,很多要比“玉米进口配额”更深、更隐蔽。
“十多年来,债券市场评级,民营企业最高的就是AA+,而国有企业有相当多是AAA,特别是央企。我曾经和业界人士讨论,问他们为什么民营企业同样的资信、同样的规模,甚至盈利能力更好、风险更小,反而获得的债券评级更低?对我们企业而言,少一个A就意味着融资成本要高很多,这不是一件小事。”刘永好说。
好消息是,从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今年的全国两会,民营企业看到了障碍正在被坚决扫除的积极前景。刘永好说,在参加全国工商联不久前举行的调研活动中,参与的民营企业普遍对去年以来中央一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稳步快进”表示认可,大家“明显感觉到有新的机会”,在企业看来,只要按照“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毫不动摇地去做,“前景就一定很好,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我带到大会上的建议,一是希望未来的行政审批改革能更快一些,二是改得坚决一些,三就是希望落实‘非禁即入’的原则,因为太多行业、太多部门,何必去说哪个可以哪个不可以?‘非禁即入’是最好的选择。即使要配额,也要按市场规则去配置。”刘永好说。
迟福林说,在未来改革进程中,相关方面不仅要争取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还要争取在垄断行业的改革有重大突破,以显著提高石油、电力、铁路、电信、金融等服务业向社会资本、民营开放的水平。“未来2到3年内市场化改革进展如何,将决定中国今后5到1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他说。
刘永好说,给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实际上也会给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带来新的机遇,“这一轮混合所有制格局中,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已经和以往天差地别。现在民企群体能够对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更大规模投资负责,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记者王攀 赖雨晨 冯雷 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