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了上任以来同时也是中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记者梳理发现,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包括“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等表述。
对比去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的60个具体改革任务与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50多项改革任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均明确提及。
而在数个公众关心的议题上,报告则提出了更加详细施政方针,多集中在经济、城镇化、医改、教育、农业等方面。
比如医改,报告中明确“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更加细致地提出具体而详实的目标,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等。
此外,《决定》提出,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而报告中则明确提出“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此外,报告第一次提出,“今年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昨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这份报告中让他最关注的是“改革的分量很重”。
他解释说,政府工作报告的三部分都把改革放在前列。其次,李克强用了“背水一战”、“壮士断腕”等表述。这表明新一届政府对改革有着清晰的判断和清醒的态度。最后,报告针对改革有了多项重大突破,如行政审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
此前,迟福林预计需要1到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权力清单”。但报告明确了今年“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