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17:32 来源:国际在线 手机看新闻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所涉及到的国家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会为中国和南亚地区带来很多好处。他说:“首先,加强这些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市场开放,促进资本劳动力、商品和资源实现更高效的配合,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就中国而言,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可以确保我们的资源供给和市场通道的稳定,并非常有利于中国西部地区快速崛起,这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呼应配合。而就对象国家而言,则能利用中国的资本和市场,加速对象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将创造一个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的经济区。因为这两个经济走廊地区人口很多,从而可以有利于沿线各国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上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自古以来,中国与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此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经济战略目标更是与南亚各国息息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他说:“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就是要推进和周边国家的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而跟南亚国家,特别是跟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其次,我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在我国整个贸易领域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所以这两个走廊的建设也有利于深化跟南亚国家的合作。第三,在中国未来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方面,也增加了一个备选的方案。”
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涉及到多个国家,侯水平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路网布局的优化选择和建设。因为走廊、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联系的过程,所以不仅要形成通畅的国际交通大通道和便捷化的交通通讯网络,还应该促进海路良性的互动。二是要打造核心的产业基地,要培育国际经济增长带的核心经济动力引擎。因为经济带的提升还是要通过产业来体现;三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因为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产业结构的特点、资源的特点都有差异。只有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进行整合,才能使经济带发挥作用。”
中国与印度不仅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国家。中印两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侯水平院长表示:“首先,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次,中印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所以中印加强交流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亚洲的集体崛起,加速太平洋印度洋贸易的形成,从而加速形成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与南亚各国逐渐加深的双边关系以及逐渐紧密的合作,不断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同时也表明,中国和南亚始终是命运共同体。谈及双方的合作前景,宋泓主任表示充满信心。他说:“中国和南亚发展前景很大。特别是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合作。就印度而言,印度的发展潜力很大,在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长也很快。但是中印之间的经贸关系跟两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两国国家的经济规模是远远不相符的。而以后两国经济走廊的建设,会扩大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合作,也会有利于发挥中国和南亚国家经济合作中的潜力。” (记者 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