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巧花 罗炼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钟巧花 罗炼)怎么避免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陷阱和资源依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认为,要用生态文明引领发展。
贵州省六盘水市以资源型城市定位,其资源产业是煤炭产业。这座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现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但六盘水不是个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就指出,转型发展是全国性的问题。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62个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枯竭型和再生型。
“六盘水市定位为成长型,要避免走其他资源型城市先成长、后成熟、再枯竭、再转型的老路,陷入资源陷阱,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就要考虑转型。”程会强如是说。
身为六盘水市的“一把手”,李再勇把问题看得更加严峻。
“这个城市代表了工业城市的色彩,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城镇化率只有33%,比全国要低16个百分点。从内在的质量来看,我们这座城市的功能还不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还比较差,城市的二元结构还比较突出。”李再勇直言,“我们通过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差距,找未来发展的目标,在路径选择上,我们提出了转型升级。就是要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陷阱和资源依赖的问题,来推动我们这座城市服务于新型城市发展的需要。”
具体怎么推动?李再勇认为,一是通过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双轨并行;二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转型,来重新构架六盘水的发展结构,围绕产业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应建立对六盘水这个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李再勇接着说。
从六盘山的个案说开来,李再勇具体分析,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转型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应用延伸的转型,应该是多产业融合的发展转型。特别是对于成长型城市来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防止它走进资源陷阱,避免资源依赖。不要让它真正枯竭了以后再去搞“绝路逢生的支持”,而应该让它在成长过程中找到一个转型的路子。
“越是能矿城市,越要跳出能矿来思考这座城市的新发展路径。资源型城市要用生态文明引领发展。”李再勇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