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已经成为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窗口。
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一项项举措,可以见微知著,感受到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坚定脚步。
首次召开代表座谈会为常委会工作报告把脉--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报告“出炉”前,1月24日,人民大会堂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部分在京全国人大代表应邀对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位代表畅所欲言,有的提出,应进一步强调通过代表大会行使立法职权,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有的提出,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对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关切;还有的建议报告要在关注“三农”工作、加强信息安全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立法方面更多着墨……
代表们的意见建议,代表们反映的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为起草好常委会工作报告提供了重要参考。
常委会工作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意见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在报告修改完善过程中,不少被吸收采纳。
例如,有代表提出,要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起草组在工作报告稿“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部分,特别强调了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要求,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意见,要求每位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直接联系5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建了260个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支持代表小组积极开展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常委会组织1740名代表参加专题调研,1700名代表参加集中视察,形成调研报告110余份,为中央和地方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可靠保证。
《政府预算解读》首次亮相--让监督预算不再成为难题
制度的最大功能在于规范和制约。
如何让人大代表看懂“国家账本”,行使好人民赋予的监督权力,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始终关心的问题。
“国家账本”看不懂,是近年来代表们反映比较多的一个意见。
今年3月5日全国人代会开幕,代表们发现,手中多了一本带有彩图的参阅资料--《政府预算解读》。这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编写的读本,为帮助代表读懂预算,履行好监督职责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让预算能更贴近代表,为全国人大代表审议、审查政府预算提供更好的服务。”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预决算审查室主任夏光说。
对非财政专业的代表来说,读本的亮相让“看不懂”的预算变得容易看、更好看、更愿意看了。
“《政府预算解读》对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帮助尤其大。”来自安徽省利辛县的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说,作为基层代表,平时很少接触财政预算方面的专业术语,读本中的解释深入浅出,各种原本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通过彩图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在懂财政的专业代表看来,“读本有助于大家更全面、更详细了解预算。”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广东省也推出了类似的彩色读本帮助代表和公众了解预算。
十多年前,每个代表团只能得到为数不多的几份预算草案;从2005年开始,代表每人都拿到了一份预算草案;近几年,预算报告的行文和结构不断改进,通过增加图表、解释说明,越来越清楚明白。今年又推出图文并茂的《政府预算解读》……预算报告的变化,折射出民主监督的进步。
代表建议封页首次标注“是否同意公开”--让代表履职更公开更透明
出席今年人代会的代表们在提交建议时发现,用来书写代表建议的封页纸上多了一个选项:同意全文公开、仅同意公开主要内容、仅同意公开建议标题、不宜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介绍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已经公布了部分代表的建议,今年则增加了建议公开的数量。原则上,除涉及国家机密等少数建议不能公开外,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都应予以公开。
代表建议公开,小小举动,却是篇关乎民主自信的大文章。
从大会发言人直面记者提问到向记者提供代表建议、代表团简报,从会议议程实现新闻报道全覆盖到新媒体直播,从数十场记者会、集体采访到一批代表团开放团组……
“全国人代会一年比一年开放,一年比一年透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钟雪泉说。
大会的做法在闭会期间得以坚持。
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充分征求公众对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对专题询问进行现场直播……
人民知情知政,方能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在一项项具体的实践中与时俱进。(记者 霍小光、韩洁、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