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大专题|政协专题     热词:历年两会|热搜榜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郭启勇代表:身份证作为唯一标识避免多卡扎堆百姓不便

马晓慧

2014年03月11日17:1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 (人民网记者 马晓慧 摄)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 (人民网记者 马晓慧 摄)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马晓慧)随着农村养老和城镇居民养老并轨、新农合医疗保险跨省结算、农民工与异地就业人口的增加,基本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和统一支付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建议,可以用身份证作为公民社会保障包的各类卡唯一标识,避免多卡扎堆,造成百姓不便。

郭启勇认为,现代身份证采取高技术的智能卡形式,具备由计算机进行扫描和阅读的能力。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允许身份证包含生物统计学信息于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别。这些都是有利条件。

现今所有的社会保障的卡片均由身份证作为发放标准,而身份证作为非接触式IC卡,已经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旅店住宿等场所,乃至医院就诊卡的替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目前社会保障服务卡发放的现状是,各种保障有不同标准的卡片,不同地区的区域保障卡相互不通用,各种银行卡的介入更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标准,各个医院的就诊卡也是繁杂不齐,造成技术壁垒、重复投资,最后导致百姓支出增加,情绪不满。

“身份证作为身份识别的平台已经建立,读卡设备技术成熟,如果再辅以指纹识别的话,必将是各行各业最好的身份识别平台,同时又减少了其他卡的制作成本、节省政府开支,减少公民多卡使用的繁冗和丢失造成的不便。”

郭启勇指出,“身份证还包含了性别、年龄、出生地等信息,将成为分析社会保障服务最好数据库,进而指导调整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能力,分析人群迁移、就诊率、发病率等社会服务指标,对于研究社会管理、卫生经济学管理等提供额外的数据挖掘平台,将明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郭启勇认为,社会基本保障服务包是中国公民现在和未来社会基本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提供范围就是全中国公民,如果利用身份证作为唯一标识,就可以利用公安部搭建的身份识别平台的功能,确保在大陆全境内移动的唯一标识,利用云平台技术实现异地身份识别,确保中国公民在各地享有同样的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提供基本社会保障这样一个政府服务的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责编:林可欣(实习生)、孝金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解两会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代表委员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