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大专题|政协专题     热词:历年两会|热搜榜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两会议政录)

凌解放(代表)

2014年03月12日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注重道德在善政良治中的独特作用,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人定规矩,都是以道德为核心、以伦理为准则。河南内乡县衙的牌匾,蜚声海内外,就写着“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字。在古人的政治哲学中,天理、国法、人情是辩证统一的,律法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温度。

《孔子家语》中说,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足以证明道德的力量。清代嘉庆年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女子由于防贼而误杀了丈夫,刑部复核死刑,但是嘉庆皇帝迟迟不批,就是因为考虑这位女子捍卫尊严、其情可悯。法是底线不可逾越,但从中也可看出,德有“可悯”。强调“以文化天下”,也是希望释放道德在治理中的正能量,这是我们相沿不废的传统,对现代中国的治理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狂飙突进自不待言,但是,片面追求物质、沉迷享受,也带来了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拷问着世道人心;女童摔婴事件,更让人忧心青年一代的道德发育。一些人为了钱,道德原则可以丢弃,法律底线可以践踏。文化和道德重建的课题,十分峻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古代德治是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在古代社会,孝子可以通过举孝廉进入仕途,这是国家自上而下培养的价值观;乡野山村,本来就是礼法社会,这是道德在发挥耳濡目染的作用。在当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展开。从国家层面,政治风尚总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从社会层面,让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人受到尊重;从个人层面,注重发挥家长和师长的表率作用,让“家风”世代相传,让“校风”浸润人心。

(作者为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本报记者任胜利、李拯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2日 05 版)

(责编:张建(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解两会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代表委员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