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银 燕
2014年03月12日05: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我们把植被和生态保护住了,才能安心搞发展。”50岁的石寿芳代表是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
岷县是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去年5月份,石寿芳忙着带领村民们开展纳纳河堤坝工程和村里的河滩地平整项目。可工程还没做好,“7·22”岷县漳县地震袭来。
“村子里18户人家的房子都震塌了,我赶紧带着大家转移,一部分人放到我的办公室里暂住,一部分人在文化室里。”我想到了同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周强书记(甘肃临夏州委书记),给他打了电话请他支援我们。很快20顶帐篷、方便面和水就运来了。基层人大代表的身份,平凡又特殊,这让石寿芳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去重灾村调研后,石寿芳发现,岷县2012年“5·10”灾后恢复重建及以往实施的交通项目设计标准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计排水边沟、护坡等附属工程。由于岷县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设计标准偏低极易损毁;加之岷县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石寿芳建议,重点提高岷县212、316国道改造及县乡道路建设设计标准,以及加大对岷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监测服务、地震灾害监测服务等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2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