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05: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李秉记代表(广东省汕尾市政协副主席)
如何能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出路应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服务农村第二次工业化。中职教育应是支撑农村产业化的基础。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一直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连续几年在全国人大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就中职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出路建言献策。去年两会,我提出了优化教学环境、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今年人代会,我再次就此项专题继续提出意见。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增加高等教育学校录取中职学生比例指标,实行中职教育对口专业升学,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参加高考,进一步提高技能,培养更多服务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本报记者 罗艾桦整理)
支持西江经济带开发
李宁波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市长)
西江发源于云南,自云贵向东贯通两广,通达港澳,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外贸出海通道。但是,受历史等条件制约,其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结合当前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建议尽快由国务院制定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将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尽快出台操作性强、惠及西江各市发展的《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细则,加快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西江通航条件。同时,建议在贵港市设立以承接粤、港、澳和珠三角产业转移为重点的综合保税区,构建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平台,积极服务于广西境内的西江沿江7个城市以及西南腹地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业发展。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整理)
促民企建现代企业制度
王再兴委员(毅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民营企业中90%以上都是以家族控股或家族控制形态存在的家族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想再提升时,家族企业的弊病就成了“拦路虎”。
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可打破民企“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于国、于民、于企业、于自己都是大好事。
我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发挥工商联作用,像全国工商联帮助、引导、培养毅德控股集团一样,促进全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市场准入、教训考察、参与国企重组等方面给予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民企更大的政策倾斜和鼓励,让他们参与到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来。
(本报记者 张志锋整理)
教育问题不能等
杨琴代表(湖北省恩施州卫生学校副校长)
这次开会,我关注的主要是农村孩子营养餐问题和中职学校学费减免政策问题。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农村孩子吃上免费午餐,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从我调研的情况看,主要是餐厅餐桌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地方政府资金配套不足、学校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再就是中职学校学费减免政策问题。学生不交学费,可能会导致更多学生流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管理。
我是一名教师,提的这两个问题,一个管肚子、一个管学习,但说到底其实都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能等。
(本报记者 杨 彦 付 文整理)
不让残疾孩子梦残缺
李海燕代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来到北京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个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少年。他父母说:想让孩子学门手艺,可住宿费、生活费是一大笔钱啊,国家能否减免呢?
豫东农村有一句土话:大小学个艺,胜过几亩地。技术扶残等于给了他们谋生的手段,不仅让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还将社会的“包袱”变为社会的财富。作为代表,我把这个群体的心声带来了。
现在贫困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学杂费全免,让他们得到了免费学习技能的机会。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来自家庭离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残疾人家庭的学生,连生活费都掏不起。建议国家减免贫困残疾人职业学校学生生活费。
(本报记者 任胜利整理)
公立医院不能只为挣钱
束晓梅代表(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
我从事儿科工作30余年,感觉现在愿意从事儿科专业的人越来越少。2013年,大连一家医院公开招聘儿科医生,出现了“零报考”。甚至还有许多儿科医生转行,就拿我们科室来说,近10年来,我们科室走了6人,儿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原因在于医院过度市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得靠不断增加门诊量来增加收入,而儿科的收费少,诊疗难度大、风险大。
儿科的社会效益高,儿科应该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国家应当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投入,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能让公立医院老想着挣钱。
(本报记者 江 琳 黄 娴整理)
倡导清洁能源
邹兵代表(临沂市供电公司装电接电班副班长)
这些年来,一些关于钢铁、石化、电厂等行业的部分大企业都做了脱硫脱硝等措施,政府部门也进行严格监管,这些大企业排放基本达标。但中小锅炉难于监管,对污染的影响比较大。
目前具备成熟技术,能够替代燃煤锅炉的仅有电锅炉。我建议在集中供冷供热、烹饪、家庭和工业加热、交通工具、农业生产等“五大”终端用能市场,突出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电隧道窑炉、电导热系统、电磁炉、电热水器、电动汽车等用电设备,通过替代性能源——电能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报记者 潘俊强整理)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孟庆强代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
我进入电力行业27年,看到以煤电就地平衡的方式解决能源保障问题给环境带来的破坏。
现在国家提倡清洁能源发电,但是华东华北这些用电负荷高的地方能源不足,而西南西北等地,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风力资源却不能完全有效利用。为了把这些地区消耗不完的电快速安全地输送到其他需要的地区,需要建设特高压电网。
我认为,近期应加快建设雅安—重庆—武汉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既可满足川电送出需要,保障重庆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又能减少燃煤排放污染。
(本报记者 李 坚 张 洋整理)
走富道更要走“正道”
裴春亮代表(河南省辉县市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
“一年四季有活干”,是我们裴寨社区干部的工作口号。我们发展自己的企业,吸纳乡亲来打工,解决就业;不想打工的,我们发展高效种植农业;不想打工也不愿务农的,我们便通过打造社区的商业街,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今年,我提出发展乡镇卫生院的建议。如何让优秀的医护人员到农村去,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基础设施差、工作人员少是目前基层卫生院面临的困难。现在我充分认识到不仅要带乡亲们住上新楼房、走到富道上,还要让大家自觉走“正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人做事。
(本报记者 吕毅品整理)
但愿天下无病
李兰娟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
从去年开始,我国多地出现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我和团队研究发现,80%以上的患者有过与活禽接触的经历,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传播的重要源头。在我们的建议下,去年底至今年初,浙江多地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所以,我认为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建立活禽集中处理机制,主要向市场提供冷鲜禽类,是减少人感染禽流感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正呼吁建立全民健康体检制度,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这有利于国家对传染病的防控,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
(本报记者 于 洋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2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