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巧花
![]() |
全国人大代表、南平市市长林宝金在会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钟巧花 摄0 |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钟巧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要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硬任务。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平市市长林宝金就相关话题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进一步用法制建设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或立法的手段,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激励,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调动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强化生态保护的正面导向,促进全社会保护生态、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底线
南平市地处闽江上游,是中国南方重要林区、是福建的生态屏障。
林宝金代表告诉记者,南平市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在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林木年砍伐量从“十一五”的244万立方米持续下降到160万立方米以内,两年来关停了小木材企业480多家,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引导现有化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底线,两年来共否决了8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现在,南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71.14%提升至74.75%,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和正面导向
林宝金代表坦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南平市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感到现行国家的政策,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和正面导向不够明显。
一是从“谁保护、谁受益”来看,存在对保护的补助不足,水源地的老百姓受益不到位,造林绿化、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有待激励。比如,地方保护生态公益林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不成比例,国家对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按每年每亩17元的标准进行补偿,但是林农经营商品林每亩年平均收益可达200元左右,即便是荒山荒地每年的租金也可达到30多元。二是从“谁受益、谁补偿”来看,因为缺乏规范的补偿机制和指标体系,上下游之间往往难以协商,补偿不到位,存在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乞讨”的现象。三是从“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来看,现实中往往污染严重、破坏严重的地方,出了问题,为了应急,国家把它当作硬任务集中整治,人财物向这些地方倾斜,这也可以理解,但会造成一种误解,“是不是保护的地区受益少、污染的地区获益多”。
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宝金代表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完善流域多边生态补偿机制;建议比照淮河等“三河”、“三湖”的治理办法,把闽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重点项目计划,给予经济补偿与政策支持;建议福建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壮大省级生态补偿专项基金。
其次,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议逐年提高生态生益林补偿标准,充分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建议相关部门针对重点生态区域商品林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补偿资金;建议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支持有条件地方开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
除此外,林宝金代表还建议,国家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对新认定的苏区县应和原认定的苏区县一样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苏区、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缩减专项补助份额;加大对山区金融支持力度。
关于金融支持,林宝金代表进一步指出,要增加山区银行的信贷规模,提高信贷审批权限,让山区的钱优先用于支持山区发展;建议大力支持武夷新区创建全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试验区,鼓励引导银行业机构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据记者了解,目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的68件立法项目中,就有11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逐步纳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林宝金代表也透露,下一阶段,南平市将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实施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切实抓好武夷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建设、竹林生态保护与竹产业绿色开发示范、绿色小城镇建设、闽江流域生态补偿等五大亮点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激励机制,从而加快推动南平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