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庸
2014年03月14日04: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释放经济活力、合理规划教育、凝聚各方合力。实现目标需要有的放矢的努力
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这是两会记者会上总理的一句大白话,而大白话往往最击中要害。
过去,人们常用一个词儿来形容无进项家庭:坐吃山空。就算家底是一座山,都能吃空了。更何况,这样的家庭,家里哪里有山啊。
如果有大量的人口就业艰难,这个国家的状况便不会好。超过临界点,就很危险。
两会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合理区间”成为热词,体现了宝贵的辩证思维和兼顾思路。牵就业之牛,要牵住经济增速这个牛鼻子。紧不得,松不得,关键是要继续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把中小微企业的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出来。实打实的发展,是促就业的根本。
同时,教育,这个就业的“河床”,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何谓河床?引导流水走势的路径也。教育的导向,塑造着就业的预期;教育的规划,影响着就业的结构。假若社会上需要5万白领,各个院校遍地开花招了50万学生;需要50万技工,招生不到500人,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结构性困难的病灶便屡治不愈。
当然,教育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长远看,专业设置也要为劳动力结构调整考虑。但是,有些院校盲目占山头、热门专业你有我就得有,搞小而全,并不可取。“读书无用论”特别是“一般院校无用论”近些年在偏远和农村地区有所抬头,上大学的回报风险过大,“毕业即失业”,是主要原因。专业设置一窝蜂,不顾社会实际需求,就业时候,能不难吗?
就业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系统的综合发力。1000万,目标数字已经提出,如同射箭已经有了箭靶;千家万户的希望还需要有的放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