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人民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专题

葛剑平委员:高校资源共享亟需动力支持

2015年03月08日15:1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当前,在政府教育部门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开展了校际间课程、师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在教育资源共享中仍处于动力不足的状态。特别是当涉及具体项目、实际运作而触及多方利益时,加之受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踌躇不前,缺乏资源共享的强劲动力。

思想障碍:竞争意识大于共享意识

据抽样调查,87%的高校教师赞同高校资源共享。他们认为,通过资源共享能够改善高校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闲置并存的现状,能够通过资源共享产生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同时有利于校际联盟,达到优势互补。

然而,对于“在共享过程中,能否将自己高校优质的资源提供给其他高校使用”的态度上,46%的高校认为把优质课程资源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和共享会影响本校“精品课程”的竞争力。43%的高校认为资源共享会削弱本校的经济利益,难以从共同体内获得相应的回报。由于部分高校在参与共享过程中瞻前顾后,担心资源共享会降低本校的竞争力,导致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覆盖面窄、合作层次低等问题。

体制障碍:条块分割导致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分别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有的高校隶属中央部委,有的高校隶属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条块分割,也导致共享运行机制不畅,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了高校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核算及成本补贴机制缺失。在高校体育设施、博物馆等资源对外开放中,惯以行政力量推动。共享后,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学校师生,还有广大市民。随着开放时间、人员的增加,人力物力等管理成本也相应提高。据调查,高校体育设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突出问题就是设施损耗和管理等共享成本的增加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与保障,给高校带来经济压力的困扰。

二是缺乏以市场为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互惠互利、良性互动”才能构建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为例,如果不考虑信息拥有者之间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量及价值大小,也将会助长资源共享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从而挫伤信息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

三是共享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为合作双方带来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与回报。广大高校教师及公共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将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成效。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共享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管理成本、教师额外劳动量核算、评估奖励等问题,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激励奖励政策进行保障。

政策障碍:配套政策不完善

目前,政府关于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配套政策尚不健全和明确。高校也因此对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构设置、课程设置、人员编制、收费标准等内容的实施等待观望,裹足不前。如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职称制度改革等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健全,使得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的高校教师,并未因此获得较多的奖励及晋升的机会,反而带来了业务工作量及岗位责任的增加甚至利益受损。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激发高校共享动力

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积极鼓励高校间形成教育联盟,并从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为高校资源共享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共享机制上做足做实文章,在政策的执行力上下功夫、出气力,在提高共享率和利用率上有突破、有进展,真正激发高校资源共享的内动力。

一是要统一思想,树立无边界教育理念

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高校打破校际的门户之见,转变以往闭门办学的观念,树立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无边界教育新理念。厘清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要看到其他高校与自身存在竞争的一面,更应关注到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即通过各方利益差异的合作,实现共享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融合。

二是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完善配套政策

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虽然更多强调一种奉献精神, 但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构建和推行一套完整、科学的共享机制,可以削减高校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时的束缚,增强高校共享的积极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因此,要实行统一、强有力的领导会商机制,不仅加强高校间的有效沟通,避免更多高校在建设教育资源时形成资源浪费。同时协调各高校之间不同的利益关系,促使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的实现。

资源共享机制也要遵循成本和利益均衡的经济理念,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应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核算及成本补贴机制、利益平衡机制。

有激励才有动力。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和具体措施,对那些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做出贡献的高校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增强其对资源共享收益的意识,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资源共享的相关活动中。

三是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

伴随着各种资源共享方式的有益实践,政府部门应健全完善关于高校资源共享、管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明确共享原则、共享范围、经费投入、保障措施、各相关主体的责权利,为实施共享提供法律保障。特别是针对信息共享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应对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进一步完善。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操作层面上进行技术手段创新,更需要从思想上突破传统利益的藩篱,进行观念革新。只有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及法制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加快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执笔人:葛剑平,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责编:张婷婷(实习生)、张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