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俞敏洪接受记者采访 |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景玥)不管是私下采访,还是公开采访,俞敏洪委员总是滔滔不绝。在3月9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始前的间隙,不少媒体记者逮住机会向他积极提问,“抓访”顿时变成新闻发布会。
分享投资经验:有三大秘诀
在到他的投资经验时,俞敏洪表示,投资主要要看三个方面。一是投趋势。看他做的事情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潮流,比如,现在的趋势就是传统行业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如果传统行业能通过移动互联网转型到跟现代技术相结合,那么他就是符合大势所趋的。再比如,国家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一定会高度关注环保事业,那么对环保的投资也将会是一个大趋向。
二是投人才。趋势是人做出来的,所有人都能在这个趋势里做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我们在投资项目时,一定要看项目执行人有没有创业精神、有没有创新能力、有没有团队领导能力等等,从各个方面去考量这个人的综合素质,然后再做出投资决定。
三是投商业模式。并不是每个聪明人都有商业头脑,有些人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可以把项目转化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并进行可持续发展,那么这种项目就是值得投资的。
谈职业教育:应走精细化路线
说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俞敏洪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会向德国的职业教育那样走精细化路线。他预测,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定是产品越来越精细,品牌越来越知名。在这种趋势下,就需要更多制造精细化产品的从业人员。也就是说,需要真正好的技工、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因此,中国未来的职业学校培养人才都应该往精细化方向发展。
“过去三十年,我们有时候只关注经济总量的发展,而忽略了经济总量发展的内涵,比如忽视了我们制造的产品有多精细。俞敏洪认为,“未来三十年,只有靠产品的精细化才能赢得世界。”
谈大众创新:创新关键在教育
在谈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俞敏洪表示,现在万众创新最主要是教育问题,如果在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创新创业的课程,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那么万众创新就不是问题。
“现在创新最大的难点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使中国孩子的思维严重受限,很少有人会去质疑老师教授的东西是不是有问题。中国孩子有很强的知识储备能力,但却缺乏突破性和颠覆性思维能力。”俞敏洪表示,“世界变化非常快,光有知识储备没有创新突破能力是不行的。”
数据来自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