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人民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专题

学诚委员:少欲知足有助于环境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5年03月10日23:0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人民网记者 王金雪 摄)

人民网北京3月10电 (记者王金雪 银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认为,在佛教看来,生态问题从根源上应归结于人类的三大根本烦恼——贪、瞋、痴,其背后是狭隘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心智模式。人的正报与其赖以生存的依报——自然环境,有着“依正不二”、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应当采取尊重、关爱的态度,而不是过度滥采自然资源;大肆猎捕野生动物,就如同伤害人类一样负有罪业。缘起因果的道理告诉我们,自身的发展诉求不能损害到他人的权益,不能罔顾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否则必将遭受恶果。

他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努力。宏观层面就是由国家主导制定一系列制度、机制与评价体系,以规范那些对生态环境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社会行为。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微观的层面上,就需要社会大众接受建设生态化、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态行为一旦聚合为集体行为,就可能爆发出可观的生态影响。

从佛教的角度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应与生态文明一致,要知足常乐,放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就能把对自然的索取和消耗降到最低,纵欲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相反,少欲知足,内心才能得到安宁和快乐。提倡布衣素食,放弃皮衣肉食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问题。

(责编:刘阳阳(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