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何欣荣、仇逸)今年两会期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句话在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科技管理体制上要收放结合,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上要宽严相济。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主席王志雄说,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有不少问题。一方面,科技创新由政府部门分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分散、重点不够集中。另一方面,政府掌控从立项、评估、资助、鉴定到退出的全过程,管理过强、过细,使创新者和企业难以成为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也有同感。他指出,目前科研经费实行的是“正面清单+事前审批”的管理模式,导致部分科研人员走上违规使用科研资金的“四部曲”:首先,不能根据项目需要编制预算。第二步,钱花不掉。大量项目资金长期沉淀在账上,有些真正需要用到科研上的经费却无法报销。第三步,催促花钱,因为项目发布方对结余资金通常有限时使用、逾期收回的规定。第四步,冒险乱花钱。一些科研人员在侥幸和法不责众的心理下,违规使用科研资金。
“基于此,政府要以收放结合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一方面,收缩和归集科技管理资源和权限,以一个部门为主统一战略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另一方面,释放部分政府的科技管理资源,如信息、资金等,让市场主体更加有效地运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新型体制。”王志雄表示。
代表委员还建议,在制定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政策法规时,要做到宽严相济。比如在财政政策上,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化初期的贴息和担保力度。在金融政策上,拓宽科技创新投资的多渠道退出机制。
“建议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时,强化动力机制,鼓励企业内部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如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资深经理张维华说。
在对创新者宽松的同时,王志雄认为,要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完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理、审批和执行体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被告举证制度。
数据来自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