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人民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专题

冯骥才委员谈农村房屋空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15年03月14日00:5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人民网记者孙红丽 摄)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孙红丽)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和大城市,不少远离城市的村庄普遍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越来越多的老房常年无人居住,甚至坍塌损毁。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这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有些地方农村条件太差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买不起房,但另一方面,即使已经进了城,不少人还是选择花血汗钱在家乡建起新房,但是一般只过年过节时回去小住几天,有些人甚至几年才回去一次,同时由于农村房屋宅基地缺乏市场化退出机制,导致空置、浪费现象严重。

另外,许多村庄虽然发展很快,但缺乏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个普遍现象,生活、教育、医疗、养老、治安更是存在诸多不便。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如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让农村更美?如何留住乡愁?今年春节期间,一篇《博士返乡日记》引来很多争议,也唤起了人们对农村如今境况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家乡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渐渐疏远,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言辞之间,弥漫着迷惘的乡愁。

有专家就此指出,整个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进程中人、财、物等资源外流,农村相对于城市,衰落是必然趋势。现阶段农村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同时乡村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冯骥才认为,愈来愈多的村落因农民外出打工而出现“空巢现象”。 我们应尽早尽快在新一轮的城镇化之前,守护中国的传统乡村,留住人们的“乡愁”。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一个道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城镇化和留住我们的传统不是对立的,应该是一致的。

(责编:刘阳阳(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