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四个全面”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题

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小心啦!今年记者们个个"来者不善"

人民网记者 申亚欣

2015年03月02日20:2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今天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与记者们精彩过招,敏感问题之多,提问尺度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闻到这股硝烟味,4日的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是否“鸭梨山大”呢?

新闻发布会伊始,记者的提问就丝毫不留情面,一问盖过一问,一环险过一环,不仅去年的“你懂的”反腐话题被提起,“更大的老虎”也被记者抛出来。

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也是萌萌哒,不仅套用网络用语“大家都很任性”来形容群众和媒体在反腐上追查到底的态度,还调皮地给翻译出起了小难题,“铁帽子王,我们听听怎么翻译啊”,引来会场一片骚动,活跃了不少气氛。

看来吕发言人面对刁钻的的提问已经更加从容,不仅应对自如,而且轻松幽默。2013年,他给自己的首秀打出了60分。今天发布会结束后,在记者的追问下,吕新华打出70分。

两会是中国最高政治平台,也是透视改革的窗口。人大和政协的新闻发言人可以说是窗口中的窗口,改革的风向将怎么吹,这两场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不可不看。从1983年至今,全国两会新闻发言人制度走过32年,20位发言人风格各异。面对记者提出的敏感问题,第12任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认为,越敏感越要回答,“敏感问题如果不答,那还需要新闻发布会吗”。可见,两会新闻发言人,个个也是身怀绝技,功力深厚。

前不久,人民网推出“你必须关注2015年两会的十个理由”,谈到人大新闻发布会,小编按耐不住地要加上一条:新闻发言人颜值爆棚。2013年,新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一袭宝蓝西服、一头灰白短发,虽年过花甲,依然眉清目秀。

有网友边看边发微搏:“她头发白得都像个老奶奶了,声音听起来却还这么年轻,看新闻发布会都看入迷了。”

傅莹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第一位女发言人。在很多网友眼里,傅莹是优雅的“气质美女”。记者在评价这位新闻发言人时,称其有一种“绵里藏针”的魔力。外国媒体认为她是“中国灵活、细微外交标志性人物”。外国元首曾赞她是“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傅莹首次担当人大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时迟到了几分钟,她略带歉意地微笑说:“大会堂的路径比较曲折,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轻松地化解了尴尬。去年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一位同行评价道:傅莹已经告别了一年级“新人”,正日益成熟。

而记者们,经过一年的深入采访、不断修炼,也都个个磨拳擦掌、怀揣暗器、来者不善。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如何接镖,准备好了吗?

下面小编带你瞧瞧今年两会有哪些网友关注的热点,往年傅莹有哪些妙语:

网友关注:

两会调查之一:7成被调查网友不满个人收入

两会调查之二:网友建言加大查处基层特别是农村腐败问题

两会调查之三:GDP增速放缓 8成网友态度较为乐观

两会调查之四:网友呼吁重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两会调查之五:网友期待简政放权增加信息公开力度

两会调查之六:近6成网友满意反“四风”成效

两会调查之七:超1/4网友认为关停污企可有效治雾霾

两会调查之八:网民期待2015更多省份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两会调查之九:近8成网友认为目前社保缴费率偏高

两会调查之十:3成网友期待不动产统一登记可倒逼房价

经典语录:

1、“中国记者都笑了”

日本共同社记者:怎样缓和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摩擦,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

傅莹: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另外一方面的意见。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

2、“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下有没有雾霾”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环境立法和监督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傅莹: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本人也非常关心,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

3、“中国有个很弱的国防力量,就和平了?”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中国的邻国和国际社会是否有理由为中国军费的不断增长而感到担忧?

傅莹:你说到中国的军费和国防力量增长了,那么中国就是不和平了。这样的声音确实在国际上听到过,但中国人可能要问了,我们的国防力量增强了,就是不和平发展了?那么如果我们国家发展强大,我们繁荣昌盛,然后我们有一个很弱的国防力量,我们就和平了?

4、“谋取私利,怎么能代表人民?”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最近衡阳人大代表贿选腐败轰动各界,请问对于中国人大在加强清廉选举方面的工作,我们能有哪些期待?

傅莹:如果有人把当代表当作谋取私利的机会,甚至不惜花钱买选票,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代表人民?怎么能够取信于民?我们要用“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贿选和破坏选举的行为。 

(责编:申亚欣、赵艳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