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四个全面”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题

贵州优化配置司法权

基层“案多人少”矛盾有所缓解(司改·亲历)

本报记者 郝迎灿 刘志强

2015年03月05日04: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对话人:

  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 袁本朴代表

  农工党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 黄惠玲代表

  贵州是中央确定的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代表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3月4日,农工党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黄惠玲代表就司改相关问题和袁本朴进行了交流。

  适当分离行政和司法事务

  黄惠玲:过去一年,我看到很多媒体报道,基层法院检察院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优化配置司法权。如今,贵州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已经拉开序幕, 自去年年底以来,贵州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意见》,并批准了9个配套改革方案。

  袁本朴:优化配置司法权,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破解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损害司法公信的重要切入点。在试点中,我们指导试点检察院制定了20余个配套方案实施细则,协助各试点院组建以主任检察官为核心的办案团队投入办案一线。我们积极整合办案力量,适当分离了行政事务和司法事务,集中了一线办案的人力资源,有效缓解了当前基层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

  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制度

  黄惠玲:优化配置司法权,是提高司法效能的重要内容,但是这并不直接等同于司法办案的公正为民。因此,我们贵州检察系统以案件信息公开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开平台建设,在12309服务民生平台、检察宣告室、视频接访系统、电子检务工程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让办案的依据、流程、结果等案件信息切实做到依法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袁本朴: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还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制度,对行政机关环境治理违法或不作为、大型企业违法排污等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在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上述具有诉讼资格的主体没有也无法提起公益诉讼的情况下,探索由检察机关以原告或公诉人的身份提起公益诉讼。

  揪住司改的“牛鼻子”

  袁本朴:本轮改革揪住了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一方面加强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强调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另一方面从司法权的优化配置入手,通过整合、分流、规范司法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发一线司法人员的活力,真正让司法权能够按照不同于行政权的方式运行。

  黄惠玲:司法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任重道远。老百姓希望通过本轮改革,真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机关在社会公众心中的权威和形象,让每一个检察官都能够因为自己的这份职业而倍感荣耀;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

(责编:赵恩泽、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