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四个全面”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题

中国经济唱响“升级曲”

2015年03月06日04: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GDP 适当下调目标有必要

  解读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宋 立

  采访人:本报记者 刘志强

  “7%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宋立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适当下调目标是必要的。”

  一般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7%到8%之间。宋立表示,我国正处于动力机制转换过程之中,潜在增长率可能不会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经济拉动力并不像前些年那么强劲,定7%是比较实际的。

  下调目标,既是客观现实所需,也符合主观需要,宋立认为,前些年增速一直高于7%,从2015年到2020年,7%以下也可以接受,仍能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量上看,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7%也不容易。”

  实现这一目标面临哪些不利因素?在宋立看来,以往支撑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弱化,新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形成。

  “当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宋立认为,2015年我国经济存在四大有利因素: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创新,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转方式调结构将带来动力,外需仍有一定拉动力。“2015年我国实现7%的GDP增速目标难度不大。”宋立说。

  代表点评

  四川省广元市长王菲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长目标与去年相比再度下调。但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全面下滑,去年增速创下了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但新增就业依然高于前年,收入增速也跑赢了GDP,因此完全不必为GDP增速换挡而焦虑。7%既考虑到了经济总量扩大的需要,又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提供了空间,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

  (本报记者 张 文整理)  

  CPI 3%是“天花板”

  解读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采访人:本报记者 成 慧

  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创下了2009年以来新低。今年为什么还要定3%的物价调控目标?

  “3%其实是一个‘天花板’。”潘建成认为,与GDP增速、城镇新增就业等指标不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是一个上限的概念。

  潘建成认为,尽管目前CPI涨幅较低,但动态地看,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较为复杂,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从CPI构成来看,农产品价格对CPI影响较大,又与收成密切相关,要为其可能出现的上涨预留空间;另一方面,居民消费价格与上游PPI价格涨幅密切相关,也要为PPI可能出现的反弹预留空间。”

  今年1月CPI增速跌至“1”以下,我国进入通货紧缩了吗?潘建成认为,从当前经济稳定发展、就业稳步增长、物价温和上涨等方面来看,不能判定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通货紧缩。

  “虽然进入全面通缩的可能性不大,也要对通缩风险防患于未然。”潘建成建议,宏观政策继续根据货币流动性做出跟进微调,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代表点评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代表:

  从百姓生活角度看,物价涨幅温和是好事。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CPI处于较低水平也说明经济需求整体偏弱,会造成企业不景气,影响收入增长,最终影响的是消费者。如果CPI过低,会导致通货紧缩和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如果CPI涨幅过高,也会导致通胀,因此,3%左右是科学合理的。

  (本报记者 曹树林整理)

  宏观调控 定向发力,喷灌滴灌

  解读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白景明

  采访人:本报记者 吴秋余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更好地保证民生等领域支出增长的需求,同时发挥财政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白景明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体现了定向精准调控的意图,显示了财政政策的发力点将更多向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符合深化改革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

  “在总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国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2.3%,可以增加2700亿元可用财力,可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需求。”白景明说。

  与财政政策一样,今年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更多强调预调微调、定向精准。“今年货币政策将更多体现定向调控、定向宽松,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降低实体经济的发展负担,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白景明说。

  白景明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我国财税改革力度有增无减,一系列重要财税改革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多红利。“营改增力争在今年内完成,将彻底打通税收抵扣链条,增加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

  代表点评

  安徽省财政厅长罗建国代表:

  要用财税金融改革来助力“四个全面”。注重存量和增量的结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注重总量和结构的结合,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需求和供给的结合,从供需两端同时施策,既激活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又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注重金融风险防范和融资规模平稳增加,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钱 伟 叶 琦整理)

  新增就业 双引擎创造更多饭碗

  解读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代表

  采访人:本报记者 李红梅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公众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较高。郑功成代表认为:“今年确定的新增1000万以上就业人口的目标,与去年新增就业1300多万相比调低了。这是因为今年GDP预期目标调低到7%左右,整体经济运行趋缓。但是,过去两年,国家就业政策充分,整体就业面稳中向好,并已经成为就业新常态。”

  为何这么乐观?郑功成分析,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经济总量规模更大了,不会因为GDP调低了一点,就影响到就业基本面。更关键的是,通过近两年的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而第三产业正是容纳就业的最大空间。就业增长对GDP增速的依赖性下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依赖性增强。只要产业结构优化继续向好,完成这个目标就不是问题。

  他认为,今年政府采取的政策值得期待,比如继续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减免税费、行政费用,涉及到很多人的饭碗。还有,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这意味着要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解决其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带动就业,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也能带动更多人就业。

  网友说

  就业领域出现的新亮点、新迹象,让人们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希望。

  ——wang1212

  每到毕业季、春节前后,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要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就要把政策落到实处。做到让有用之人有用处,让用人之人有人用。

  ——花儿

  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保证社会稳定,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总理的报告给了人民信心。

  ——2234230263

  进出口 稳住“量”,提升“质”

  解读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小济委员

  采访人:本报记者 黄 娴

  “6%的进出口增速是一个合理目标,既展示了我们对融入国际市场的积极姿态,也符合目前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势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委员说。

  张小济说,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外贸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具有综合竞争实力,产品竞争力在增强。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多项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张小济认为,外贸发展新形势下,既要看速度,稳住“量”的份额;又要看质量,提高“价值”份额。“实现这个目标,要为外贸企业营造更加便利的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这该点赞。”张小济说,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有利于加快外贸企业办理退税。

  “把类似疙疙瘩瘩的事理顺,实实在在为外贸企业‘减压松绑’,可以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力。”张小济说。

  网友说

  成本涨得快、订单不好拿,我们外贸企业的日子现在有点难。盼望着实实在在为外贸企业减负的措施出台,帮我们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上海自贸外单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搭上电商快车开展业务。但现在跨境电商面临的困难还不少,希望国家能够减少审批环节,提高通关速度,给跨境电商提提速。

  ——玩具智造家

  全要素生产率 新词传递新信号

  解读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蔡 昉代表

  采访人:本报记者 顾仲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全要素生产率。这个经济学词汇在报告中出现,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再加上资本投入的报酬递减,资源环境硬约束增加,原有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减弱。我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源,全要素生产率就是一大关键词。”蔡昉代表说。

  他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有形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时,仍能保持产出增长的效率贡献。它更多是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的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提高?

  蔡昉说,从微观层面讲,企业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改善了管理等,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层面讲,就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要进一步创造好的政策、制度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才能更好配置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换言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靠释放改革红利。

  网友说

  去年“双十一”火爆的成交额反映了互联网消费的蓬勃发展。国家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科技进步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

  ——花窝滴尹一一  

  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将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也会成为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泉水叮咚123  

  (更多资讯请关注人民网强国论坛)  

(责编:赵恩泽、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