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秋余 成 慧 李 坚 刘文波
2015年03月07日04: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邱立成委员
吉林市委书记赵静波代表
重庆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王元楷代表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代表委员们表示,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我们又会朝着“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前进一大步。
更加重视分好“蛋糕”
按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改善却在提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7元,实际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成功跑赢GDP。
“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说明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邱立成委员说,现在经济发展了,就应当更加重视如何把蛋糕分好,让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规则进行。”邱立成建议,首先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凡是利用市场可以建设和经营的,就不需要再依靠财政支出,这样能降低国家财政负担,减少财政收入需求。此外,将劳动关系纳入规范的法律轨道,构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制衡机制。
“增加工资性收入,对劳动者报酬的提高至关重要。”吉林市委书记赵静波代表介绍说,可以依靠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按照自身需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企业确定职工工资水平提供参考。
如何确定职工工资标准?赵静波建议,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共决机制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用人单位与单位职工协商决定,可以考虑先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或工业园区里试行。
尽快缩小收入差距
努力形成中等收入占70%—80%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有利于社会稳定,应当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各占10%—15%,中等收入者占70%—80%的橄榄型分配格局。”重庆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王元楷代表认为,缩小收入差距,要继续以“保底提低、调控过高、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线,兼顾效率与公平,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工资、社会保障、就业、教育、扶贫以及产业等政策,形成“组合拳”效应。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会进行资源配置,就不会出现某个行业或企业工资过高的局面,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增长新格局。”邱立成认为,减小收入差距,还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和行业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消除就业领域的各种歧视现象,让劳动力自由流动。
邱立成表示,除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还要做好对收入分配的二次调节。应当综合利用财税手段,在二次分配中发挥主导作用,比如,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合理进行税收调节,让个税真正发挥收入“调节器”作用。
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政府大有可为。赵静波建议,政府部门要“控高、扩中、提低”,比如,在控高方面,可以把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紧密结合,把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规范薪酬管理。
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搞好社保体系,确保收入倍增效果不打折扣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鼓腰包”,另一方面也要减少刚性支出,让人民生活真正有保障。
“社会保障不完善造成的有钱不敢花,是很多普通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把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居民收入倍增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邱立成说,当前,积极财政政策除了直接的减税降费,还体现为增加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减少居民的生活支出,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王元楷认为:“社会保障水平在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收入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保体系,增加中央财政对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的投入,尽快缩小保障水平差距。”
“在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未来的重点在提高保障水平,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收入提高的效果真正体现出来。”邱立成建议,加大社保体系投入力度,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财力增强的成果,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统筹实现稳增长和惠民生。
数据来自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