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四个全面”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题

魏小东代表:农业现代化可走“种养一体化”模式

2015年03月09日17:58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9日专电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三农’发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加快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委书记魏小东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这给鹤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据介绍,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耕地15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5万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基础扎实,粮食高产创建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这几年,鹤壁一直瞄准全国前列的目标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有了一些运行成熟的模式。”魏小东说。他介绍,鹤壁的现代化农业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采用新型产业化组织方式,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种养一体化新模式。

“这种模式总结起来有六个特点,规模化种养、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提升、循环化集约、安全化绿色。”

魏小东举例,鹤壁市在浚县王庄镇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了6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同时以中鹤牧业集团为主建设了以肉羊养殖加工为主、年出栏60万只的标准畜禽养殖场。

魏小东介绍,两个现代农业项目在建设上都采用规模化经营,避免小农经济弱点,又让企业和农户“双赢”;种植的耕、种、收和养殖的青贮、喂养全部机械化,为此组建了河南规模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坚持现代农业标准化,种植养殖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统一的生产、管理标准;利用遥感卫星和地面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及羊舍内的空气温度、湿度等生产参数,初步实现了农业种植养殖的智能化生产管理。

“种养一体化模式在农业循环化集约上作用重大。资源循环起来,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经济体系就形成了。”魏小东说。

循环链条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羊、粪还田”的循环链条;一条是在标准化养殖基地“羊、葡萄、牧草”的循环链条。在羊舍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在羊舍间栽种葡萄,葡萄藤下种植牧草,牧草作为羊的精草料,羊粪加工成为葡萄的有机肥,实现标准化养殖基地种养经济效益最大化。

魏小东介绍,通过这种种养一体化模式的建设,2014年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39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68公斤。存栏基础母羊5万只,带动农户250户,农户年人均收入3万元,比所在镇人均收入高出近2万元。

魏小东说:“总理在报告里说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河南是农业大省,只有把农业搞活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才能富裕,农村才能发展,我们会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程明辉 徐驰)

(责编:李楠楠、张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