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国忠代表 |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贺迎春)近年来,班级学生人数超标的“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成为教育一大顽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邦盛集团董事长刘国忠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教育配套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是化解“大班额”的主要突破口。
认识“大班额”问题严重性
刘国忠指出,“大班额”的突出存在,对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育优质发展、维护师生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均带来了诸多严重不利影响,而且目前部分地区“大班额”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刘国忠举例说,据湖南省邵东县教育局统计,两市镇城区现有初级中学四所,班级168个,在校学生14200人,平均班额84.5人。现有完全小学7所,班级314个,在校学生27815人,平均班额88.5人。
刘国忠认为,“大班额”究其原由,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新开发的城区很少配套新建学校;二是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就读学生随之增多;三是“择校”之风盛行,优质学校班额居高不下。加大教育配套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是化解“大班额”问题的主要突破口,该症结一疏通,必将从根本上扭转现实的窘境。
需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刘国忠表示,首先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他以湖南省为例介绍道,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义务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07〕21号)的有关规定,市、县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区新建4000户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8000户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新建、扩建4000户居民以下的零星住宅区,必须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这些法律法规如果落实了,对于解决城区孩子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刘国忠认为,要解决“大班额”问题,还需要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保持稳定增长。要依法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确保教育事业平稳、全面发展。
刘国忠指出,要继续加大对新型城镇化义务教育投入力度,重新明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于教育的份额,建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于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30%,并专项用于解决新型城镇化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要逐步建立教育投入公示和考核制度,将教育投入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需要加大教育配套监管力度
刘国忠表示,要建立教育部门和新建住宅区配建学校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城市新建住宅区周边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时,尽快新建一批学校,均衡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科学合理布局。对已建或在建住宅区存在的配套教育设施应建未建、挪作他用、建成未交、规避配建等遗留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
他建议,规划建设部门可以对房地产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采取“配建学校和主体项目同步审批,配建项目不到位主体项目不验收”的监管方式。确保配套建设工作依规、有序开展并尽快投入使用。
刘国忠说,目前状况下,建议以县为单位,实施区域教育协调统筹布局。要将地方教育附加资金全部用于义务教育扩容提质优化,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优质教育学校扩容改造,或实施以强扶弱,科学分流学生等形式,使学校班额尽快、平稳地趋于合理,既可缓解亟待解决的大班额之痛,也可满足大量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之责。
数据来自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