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热词:历年两会 “四个全面”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题

让乡村居民成为“美丽乡村”的创造者

2015年03月14日07:58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两会期间,关于“美丽乡村”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关注。今年年初,关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党中央对中国乡村发展所做的美丽描述,其中所饱含的浓郁人文情怀,对新农村新农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在许多人的脑海里,美丽乡村是一个充满温情、宁静平和、宗亲溯源、亲近自然的农耕文化世界。然而,对更广大的农村居民而言,乡村美不只是一种主观感受,它还包括宜居的环境建筑、洁净的村容村貌、舒适安全的人居条件、阳光温暖的社会风气、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持续的现代绿色农业、层出不穷的少年才俊、名播千里的乡贤等等。总之,它是看得见、说得出、摸得着。

  美丽乡村的实现不能单靠抒情般的怀想,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富有地域文化视角又有世界眼光的行动。因此,世界视野之下的华夏美学标准应该成为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助力乡村美与中国美的整体实现。而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创新的思维来实现。

  乡村美包括传统的人文情怀、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的创新与现代化、大众化的创新思想等等。多元一体的立意需要超越地理、民族、经济、时空的限制,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中国乡村诸多文化元素都还未能实现国际表达,道法自然的根基,深植在乡村的传统建筑、服装、食品、戏剧等等之中,需要对乡村文化产品做二次设计或迭代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乡村文化千差万别,能创新设计出多少新的乡村文化产品?欧洲一些乡村小镇环境优雅,仿佛世外桃源,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的用户体验设计,这种美是从外到内的全面舒适,让人心生羡慕。为了让我们的乡村也能这样美,还需要更多人付出努力。

  乡村居民是乡村重建的主体,也必须成为创新设计的主体。世界需要能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能够保护和塑造美的双手。乡村美,必须让乡村居民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这是创新设计的前途和未来,也是乡村美的未来。(张琦)

(责编:刘茸、盛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搜词热搜代表热搜委员议案提案

数据来自360新闻

图解两会

两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