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專題

統一戰線工作的“畢節經驗”:並灶生火 壯大同步小康力量

2016年03月10日09:2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張瑩)8日,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劉曉凱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凝心聚力‘十三五’ 開創新常態下統戰工作新局面”為題與網友交流。訪談中,劉曉凱向網友介紹了貴州統一戰線工作的經典案例——畢節試驗區。

劉曉凱介紹說,1988年,在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下,由中央統戰部牽頭,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參與,貴州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貴州統一戰線主動配合,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成立。28年來,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專家顧問組和各有關方面為畢節試驗區傾注了大量心血。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有國家部委副部級以上領導280多人次深入畢節調研和指導工作,在中央統戰部的組織協調下,有737批7414人次的專家學者、企業家赴畢節考察,協調項目900多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專家顧問組為試驗區的改革發展謀大計、獻良策,幫助制定發展規劃,促成了鐵路、公路、電廠、機場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幫助引進項目600多個、資金1280億元,組織培訓各類人才32.9萬人次,新建或改擴建各類學校200多所。

劉曉凱說,畢節試驗區的建立,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團結奮斗、合力攻堅的“同心”實踐歷程,鑄就了“助推發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范帶動”的“同心工程”品牌,逐漸形成的、獨具統一戰線特色的扶貧開發模式,畢節已成為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的試驗區和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的示范區。

劉曉凱還說,28年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把探索貧困山區科學發展之路作為自己的歷史責任,把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作為己任,一代一代領導同志親赴畢節指導,一批一批得力干部不計個人得失長期挂職蹲點,一屆一屆班子成員不忘傳統交好“接力棒”,為畢節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洒下了辛勤汗水,堅定了試驗區人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共創輝煌的信心。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新征程上,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繼續發揮智力優勢,跋山涉水考察調研,嘔心瀝血深入研究,盡心盡力提供咨詢,一次次從無到有的大膽探索,一次次領風氣之先的敢於擔當,不僅讓畢節成為我國扶貧開發讀本中的傳奇一頁,更提振了試驗區人民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決心。

談到“畢節經驗”,劉曉凱將其總結為三個方面:

這不是局部“維修”,而是系統集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從最初單純提供咨詢服務、技術培訓,到形成智力支持、政策扶持、招商引資、項目規劃、人才培訓等一整套幫扶體系,統一戰線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參與試驗區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

這不是分灶吃飯,而是並灶生火,點燃共同奮斗的激情,壯大同步小康的力量——從“以定點扶貧為途徑,以智力支持為主線”,到“以建言獻策、協調聯絡為方式,項目推動為載體”,再到“堅持定點扶貧與定向扶貧並重,建言獻策與辦實事並重,各自行動與形成整體效益並重”,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的工作思路不斷完善。

這不是物理聚集,而是化學劇變,讓畢節實踐綻放中國扶貧攻堅中格外引人注目的精彩——從資源大區向經濟強區轉變,從石漠化嚴重地區向生態環境優美地區轉變,從人口大區向人力資源大區轉變,從欠開放地區向全方位開放地區轉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畢節試驗區跨越發展,形成了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的“畢節經驗”。

(責編:張瑩、趙艷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