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在聯組討論上發言。(人民網記者 夏曉倫攝) |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夏曉倫)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2143.5萬噸,約12400億斤,同比增長2.4%,連續3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中國糧食產量歷史性地實現“十二連增”。
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消費需求也在同步持續增長,糧食豐收的同時也在大量進口糧食,國內一大部分新糧並沒有流入市場,而是被收購入庫。我國糧食正呈現總產、庫存、進口“三量齊增”的新現象。
為何我國農產品庫存高企?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詳細分析了五大原因,並提出了多項標本兼治的建議。
對於糧食庫存高企的原因,任正曉認為:第一,我國高庫存的產生是在糧食“十二連增”與國際糧食供求寬鬆同步碰頭的情況下,這必然會使糧食出現合理的庫存沉澱﹔第二,隨著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戶的存糧較以前有大幅度的減少﹔第三,糧食加工轉化企業不願意、也不敢多存糧,由於國內糧價大大高於國際糧價,使得企業家對市場預期沒有信心,多存糧成本高,因此都轉移到國家的庫存裡﹔第四,低價進口的糧食擠佔了國內的市場空間,雖然配額類進口糧食管住了,但是其替代品沒有配額管理,且價格低﹔第五,全球經濟下行,需求疲軟,導致加工運糧數量的下降。
此前,據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臧雲鵬介紹,按照世界糧農組織的標准,庫存消費比在17%-18%屬於安全區域,即達到糧食的安全狀態,而目前中國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於這一水平。從供給一方看,這多出的糧食也可以被稱為“需求”,但是並不是有效需求,而是多余庫存。
任正曉表示,在當前糧食增產、庫存居高的背景下,要高度統一對國家糧食安全的思想認識,始終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同時,要客觀冷靜地評估和認識當前糧食安全形勢,著眼當前、放眼長遠,消化和防止過高的糧食庫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多措並舉消化糧食庫存。”對此,任正曉給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制定實施支持鼓勵企業加工生產的政策,依法加強進口管理,讓加工轉化企業恢復正常生產,依法打擊違法走私行為﹔二是要多措並舉防止出現過高的國家糧食庫存,採取切實的舉措,大力倡導和支持儲糧於農戶、儲糧於工廠、儲糧於養殖、儲糧於銷區、儲糧於市場,切實做到讓市場發揮配置糧食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把目前過高的國家庫存變為正常流通的市場庫存﹔三是要從保障糧食產業安全和支持農民就業增收的政治高度,繼續保護產區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支持農民持續增收。
“在深化農產品購銷體制改革的時候,一定要在保護產區農民的積極性與保障農民持續增收兩者之間找好平衡點。”任正曉提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