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常欽
11日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5名全國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第一時間為您梳理部分委員的“發言原聲”。
李家杰(香港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副主席、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關鍵在於找准世界需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最吸引全球目光的“中國故事”,而“十三五”期間也是發出中國聲音的最佳歷史機遇期。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關鍵在於找准世界需求。
中國故事有以下三個發力點:
首先,中國的社會發展是一個滿足世界生態需求的中國故事。中國故事所提供的解答則是從“權利本位”轉向“責任本位”。
第二,中國故事為世界提供一個“善治”的新版本。中央政府提出的“國家治理”是一個好概念。它好在直接面對全球的“善治”需求,超越了意識形態和體制的對立及差異。
第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滿足世界人心需求的中國故事。中國傳統文化的“德性先於自由”“義務重於權利”“群體高於個人”“和諧高於沖突”等價值觀更能滿足當今世界的人心需求。
王興東(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當下文藝,離銀行近了,離生活遠了
當下文藝原創疲軟主要是急功近利,心態浮躁。改編的多了,原創的少了﹔模仿的多了,創新的少了﹔離銀行近了,離生活遠了﹔離網絡近了,離群眾遠了。嚼別人嚼過的饃,踩別人的腳印走,拆別人的舊毛衣重織一遍,買外國的版權貼中國的標簽。
抄襲剽竊者應列入黑名單,整肅行業道德。原創是用心血澆灌的花,用情感釀造的蜜。抄襲可恥,剽竊可惡,模仿可憐,復制可悲,創新可貴,原創可敬。
原創雖居幕后,內容為王,原創為首,其艱辛的發明和艱苦創造的成果,是整個文化產業鏈條的命根子,理應受到尊重。現在看電影電視劇不知是誰編劇的。一長串總策劃、總顧問、總監制、總統籌、總制片、總協調署名在前,編劇不知塞在哪個位置。
蘇華(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 龜兔應自由選擇“賽跑”或“賽泳”
隻用普通高考一個標准和規則來評價所有學生,難免會產生“龜兔賽跑”現象。如果龜兔不是“賽跑”而是“賽泳”呢?結果可能大相徑庭。隻有根據參賽者自身情況,自由選擇“賽跑”或“賽泳”,才能讓每個人都公平享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因此,兩類教育應對應兩類考試,增加設置面向中職生的職教高考,實施因材施考,最后做到擇材錄取。
人才沒有地域和領域限制,教育沒有三六九等區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只是類型不同,不是層次差異。行行能出狀元,人人皆可成才。我們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巨擘,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能工巧匠。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兩類高考選拔各類人才。
郭允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用“人才紅利”替代“人口紅利”
要以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契機,著力把經濟發展轉變到依靠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逐步實現以“知識經濟”替代“肌肉經濟”、用“人才紅利”替代“人口紅利”。高等教育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計,強化能力培養。要強化職業教育,逐步將職業教育比重提高到佔全體適齡青年的70%左右。
邵琪偉(國家旅游局原局長、黨組書記):旅游扶貧能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
旅游扶貧是物質和精神“雙扶貧”。通過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旅游者的直接交流,貧困地區居民可以接觸到新的思想觀念和現代生活方式,可以改變當地相對封閉、落后的生活狀況,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旅游扶貧實踐中創造的有效方式:一是開門搞經營。主要是經營農家旅館、農家餐館等方式。二是參與搞接待。主要以參與鄉村旅游接待服務的方式開展。三是土特產品變旅游商品。主要是增加農副土特產品附加值。四是實物資產變金融資產。主要是通過土地房屋租賃流轉等方式實現。
楊志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農民工市民化要克服“三難”,實現“十有”
農民工市民化要克服“三難”:缺少技能,穩定就業難﹔改善住宿條件和大城市落戶難﹔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解決“一低一多”(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比例較低,勞動爭議案件較多)問題難。
“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民工市民化要努力推動“十有”: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報酬有保障﹔參保有辦法﹔子女有教育﹔住宿有改善﹔維權有渠道﹔生活有文化﹔發展有目標。
王智彪(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創業有風險,創新不簡單
創新創業要有熱情,但也要冷靜思考。創業有風險,創新不簡單。“快速致富”“高額利潤”的背后往往潛藏著巨大風險。特別是本輪“雙創”熱潮的中堅力量是涉“市”未深的青年群體,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市場化運作能力。另外,股份分配不合理導致企業停滯、眾籌股東退出難、盲目上馬P2P項目等現象也引起關注。
有些地方存在迎合口號、一哄而上、拔苗助長等不良傾向。譬如,硬性規定每個市縣必須設立若干數量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孵化器數量增長之快幾乎來不及統計,已經高於“雙創”的需求,且質量良莠不齊。一些高校創業實踐存在重“量”輕“質”現象。影視制作、打字復印、網絡銷售等科技含量不高的創業搞得轟轟烈烈,且同質化傾向明顯,之后“水過地皮干”“一地雞毛”。孵化器孵化出的多為短平快項目,真正具有顛覆性創新的卻不多。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