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熊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等工程,高等教育建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所謂的一流大學,不僅指綜合大學,還包括民辦大學、職業高校,也包括中外合作辦學,隻要有水平,能夠說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都可以。
對於創建一流學科,袁貴仁說,任何一個學校的強弱都是學科決定的,即使是一流大學,也不一定每個學科都是一流。“有的大學並不是一流,但是它有的學科就是國內最好,我們也要支持。”袁貴仁說,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並不是針對某幾所名校的,而是開放的,會實行動態管理。
兩會期間,很多校長委員關注的話題都聚焦在“雙一流”大學建設上。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標准應該包括:一是不管過多長時間都有知識界或者科學界認可的原創性的、基礎性成果,成果越大的越是世界一流﹔二是有能夠拉動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的產業鏈成果﹔三是國際認可的一流教師和能進入國際高校任教的畢業生﹔四是能夠有話語權、能夠傳播中國文化的大學。“如果這幾個方面都做得比較好,或者其中之一做得好,我覺得都可以說一流的大學或者一流的學科建成了。”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
高等教育就是要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最后到2050年實現高等教育強國,整個目標提升了,變成優質的高等教育了,這不是一兩所學校是優質的,而是整個高等教育有梯次地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支撐我們社會主義強國。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蔡威
“要想建成‘雙一流’大學,既要有一流的師資,還要有一流的學生,更要有一流的學校文化。如果沒有這些構成要素的話,我們很難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蔡威表示,“而在這之中,最關鍵的還是要抓‘人’。”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
“雙一流”高校建設鼓勵辦出特色,避免“千校一面”。辦學特色既要體現教育的自轉規律,又要體現教育的公轉規律﹔既要包含學科特色,又要包含專業特色﹔既需要優秀的文化傳統,又需要完善的治理體系。丁烈雲認為,國家在制定政策和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要兼顧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既考慮學科特色配置資源,更要考慮專業特色配置資源,鼓勵高校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在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的指導下,中國的大學不用太長的時間,一定會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是堅持求真務實辦學理念,實實在在的在內涵上去打造一個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學校目前打造的創新港、絲路大學聯盟、教學改革、體制改革其實都是從內涵上加大力度,把學校打造成能在世界前沿或國家重大問題有貢獻的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
天津大學加大學校改革的力度,著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助力“雙一流”大學建設。重點從選拔、培養、評價、激勵入手。選拔,當然首先是分類,就是把人員分類。分類以后,選拔、培養、評價、激勵才好進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
高等教育的發展支撐國家的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上升,我們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需要掌握更多的國際話語權,而參與制定國際規則首先要憑人才。比如,我們中央財經大學就把財經學科特別應用學科納入一流學科的建設,著重培養有全球視野、國際化水平、外語能力的學生們來參與國際事務。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
推出雙一流高校建設這一新規劃,是推進高等教育、進而推進我們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又一個重大舉措。建議:一是政府在辦學方面給與高校更多的自主權,可以給高校更大的自由發展的空間﹔第二,目前過於繁雜過於量化的評價體系事實上已成為高校辦學的一個“指揮棒”,會束縛住高校發展的手腳。如果在評價體系進一步的優化,相信高校會結合自身特點和社會需求,辦出自己的特色,辦出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宋永忠
“雙一流”建設需要地方大學同頻共振。一要加快培養和引進若干一流的學科領軍人物和一批優秀青年教師,組建創新團隊。二要結合自身的基礎與優勢,重點建設若干一流學科,擴大學科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帶動學校進入世界同類大學前列。三要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發揮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四要拓寬國際視野,開展聯合培養,不僅要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交流合作,更要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合作。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校長周緒紅
高校當下更重要的任務是在教育質量上努力,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目標的實現,重慶大學將通過內部綜合改革來激發辦學活力和改革動力,從而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
“雙一流”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除了要考慮高校自身發展之外,更要考慮高等教育在服務、引領區域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議國家從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角度考慮,把一些歷史悠久、社會聲譽好、辦學實力強且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納入支持“雙一流”建設行列,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我們國家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也是我們國家高等教育從大國邁向強國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我們之前實行的“211”、“985”工程,包括“2011計劃”在內的一個集成創新和完善,同時,通過一定方式增加中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尤其是在國際學界的話語權。
“雙一流”的由來
2015年底,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杆、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根據《總體方案》,到2020年,我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