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專題

王名委員:將“互助養老”作為解決養老危機的可行之道

2016年03月11日19:16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劉茸)近日,在政協會議小組討論中發言時,民建中央委員、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委員建議,應當將“互助養老”作為探索解決養老危機的新型模式。

他指出,未來20年,老年人口將從現在的2.12億增加到4.18億,我國面臨急速老齡化。而勞動力短缺、專業能力不足將是與人口老齡化同步伴生的難題。為養老機制探路,應當重視養老文化的傳承性,正視城鄉差距、供求差距與中西方文化差異,積極探索“互益”為理念、以家庭為載體、以社區為平台的互助養老模式。

就傳統而言,我國的養老主要是以基於血緣、姻緣和地緣的家庭互助和鄰裡互助為主要特征。但隨著城市化的加快,人際關系、家庭模式也在迅速發生變化。王名委員認為,應當將養老從傳統模式擴展到家國互助、行業互助、城鄉互助和國際互助等豐富的互助類型,通過政策杠杆,整合與調動民間非正式養老福利模式的積極功能。

具體而言,首先要在倡導尊老、敬老、孝老和助老的社會風尚基礎上,仍然鼓勵家庭養老和血親互助。

“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重視國家制度化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在家庭結構變化和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情形下,忽視了家庭養老能力的建設。”王名委員指出,政府應以社會政策為杠杆調節、恢復和增強家庭的養老功能,增進家庭成員互助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其次,開發社區互助的公共空間。他認為,風靡全中國的“廣場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充分說明,在有合適的社區環境時,老年人會主動擴展生活空間,加強社會參與和群體互助,實現老有所為。因此,在城鄉社區建設中應將社區互助的空間和環境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再次,應當培育發展一批專業的養老社會組織,尤其是“專業服務救助型”和“維權型”社區養老公益組織,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幫助,並增強老年人維權意識和保護自身的能力。還要加大在社區養老方面的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促進社會養老意識從依賴政府養老金支持到自助養老理念的過渡和轉變,並調動低齡老年人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實現老年人內部的互助。

最后,他認為,還應當大力倡導和弘揚互助養老文化,營造“集體”氛圍。王名委員表示,城市和鄉村以及不同地域互助養老的內容和形式有較大差異,應將互助養老視為文化瑰寶,尊重民間的互助習俗,保護相應的歷史文化建筑設施,尊重老年人的集體社會記憶。

(責編:常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