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专题

记者手记:新闻战场也是素质战场

赵敬菡

2016年03月10日23:3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媒体同行发的图,数十只录音笔举在采访对象的嘴边,围绕着形成一个圈。这位老师配了文字:“录音笔一定要在让人不舒服的距离内吗?尊重体谅,跟做好采访一点也不冲突。”

这让我想起2014年我自己的一张照片,也是两会采访,采访对象为了离录音笔远一些,身体微微后仰了一点,我被朋友们调侃“是要把录音笔戳人家嘴里吗”。这让我感到羞愧,从此便以之为戒,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把录音笔置于采访对象身体30厘米范围内,即使周围环境嘈杂,也要尽量保持距离,至少要低于采访对象的颈部。

录音笔的距离是一件小事,却能反应出记者的素质。正如那位媒体同行所说,尊重体谅,跟做好采访并不冲突。在两会的新闻战场,人人都想“抢”新闻,发独家、发深度,在新媒体爆发的今天,更要快速发。拿到清晰、高质量的录音,无疑为最快速地呈现新闻提供了便利,却在有意无意中积累着“素质积分”。

我们看到,有的记者在路过镜头时弯腰穿行,避免影响同行拍照;有的记者在同行采访时低声说话,避免打扰;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为座位争得面红耳赤;有记者断章取义,用“标题党”式做法逼得采访对象“拒绝一切媒体采访”……新闻人的素质不只是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度、挖掘真相的能力、写稿剪片子的水平,还有在利用这份职业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保持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新闻“战斗”中,我们报道事实、传递声音,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莫忘初衷,别让自己的行为给这份职业蒙尘。

(责编:李赫(实习生)、付龙)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超级专车

两会e客厅

动画解读十三五

两会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