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常國水)“中國從粗放型的快速發展到了現在的中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了調整期,這時候需要用創新的精神引領。”3月5日,國際玻璃協會主席、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說,當下國家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需要創新,他認為創新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插上“騰飛的翅膀”。
彭壽長期從事玻璃研制工作,10年間,他所在的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從1.1毫米厚的玻璃突破到世界最薄的0.2毫米,在這之前,0.5毫米以下的玻璃全部靠進口。他說,這些突破的背后是創新的引領。
“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我們企業得益於創新。”彭壽認為,創新讓他們的產品與技術達到世界水平,營業收入增長這幾年也隨之呈現翻翻的態勢。創新為企業帶來了三大好處:產品的更新迭代、企業的不斷發展、科研人員收入的提升。
彭壽表示,接下來,他們會繼續用創新引領發展,不斷攻堅玻璃技術。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將把高世代線玻璃作為主攻方向,“這種玻璃主要用於大尺寸電視機,現在國內還主要依賴進口,我們要解決中國玻璃靠進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