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比學
2016年03月07日04: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
圖一 |
![]() |
![]() |
掃描二維碼 |
“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是律師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有效途徑。”
——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
“積極爭取將律師人才隊伍的培養提升到國家人才戰略的高度。”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委員
今年兩會將審議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會產生新的法律服務需求,律師能提供哪些新的法律服務,發揮哪些獨特作用?
3月3日,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圖一,中)、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委員(右)做客人民日報“兩會e客廳”,共同探討律師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訪談由本報記者王比學(左)主持。
拓展律師法律服務新領域
主持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新的法律服務需求將會隨之產生。對此,律師有哪些獨特優勢?
趙大程:律師服務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律師具有熟悉現行法律規定的專業優勢、相對客觀處理法律事務的職業優勢、立足經濟社會生活的實踐優勢。廣大律師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提供法律服務﹔圍繞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為跨區域、次區域發展提供法律服務﹔圍繞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業務能力和水平﹔圍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設備制造合作、開展國際並購、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提供法律服務。
主持人:為了滿足新的法律服務需求,需要律師在哪些領域拓展法律服務?
趙大程: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是律師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律師著力服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拓展知識產權、金融、証券、生態環境保護等新興業務領域﹔著力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展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法律服務﹔著力服務社會和諧穩定,健全完善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機制﹔著力服務對外開放,拓展反傾銷、反壟斷以及跨國企業並購、國際投資貿易等領域的涉外法律服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多樣化的跨境法律服務。
全國律師數量今年有望突破30萬
主持人:全國律師數量在逐年增加,今年有望突破30萬,應該怎樣調動這支社會力量服務當前的經濟社會?
趙大程:作為律師工作主管部門,司法部將積極採取多項措施,搭建平台,組織引導廣大律師積極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提供優質專項法律服務,及時組織律師法律顧問團隊為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提供法律服務,促進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
主持人: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想問一下王俊峰委員,作為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您覺得應如何發揮律師行業組織的職能作用?
王俊峰:律師的業務素質和執業水平決定了律師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程度。全國律協始終把律師教育培訓工作擺在優先位置,以提高律師專業素質、服務能力為重點,有計劃地開展律師重要業務、新興業務和涉外業務的專業培訓工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實施涉外律師“領軍人才”規劃,著力培養一批通曉國際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業務的高素質律師人才隊伍。同時,我們也積極爭取將律師人才隊伍的培養提升到國家人才戰略的高度。
盡快啟動律師法的修改
主持人:今年是律師法頒布20周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律師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律師法中有一些條款已不適應形勢要求,如何通過修改律師法,激發律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
王俊峰:我今年准備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議盡快啟動律師法的修改工作”。希望通過律師法的修改,將中央關於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完善律師執業准入、規范律師執業行為、加強公職公司律師工作等改革要求上升到法律規范。
解決法律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
主持人:目前法律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全國法院每年審結的民商事案件中,有律師代理的不到1/4。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趙大程:從這組數據看,民商事案件律師代理比例還比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律師工作角度來看,既有法律服務資源供給不足、一些基層和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請不到律師的問題,也有部分群眾經濟困難、請不起律師的問題,還可能有一些當事人認為請律師的作用不大、信不過律師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拓展民生領域法律服務,重點做好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明確規定律師每年承辦法律援助的工作量,合理確定律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經費補貼標准﹔加快培養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律師隊伍,建立激勵律師人才跨區域流動機制,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律師資源不足的問題。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請得到、請得起、信得過律師,平等享有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欄目統籌:紀雅林 季健明 孫立極
攝影:李維娜 視覺統籌:李姿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