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張建波
![]() |
3月8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外交部部長王毅。羅榮 攝 |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王毅外長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還把一個提問的機會留給了網友。記者和網友共問了19個問題,涉及中國外交政策、領事保護、朝鮮問題、南海問題、中美關系等內容,王毅的回答直接、干脆,有干活也接地氣。
這場答記者問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王毅有哪些精彩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呢?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梳理,與大家分享。
【關於中國外交】
王毅說,中國外交這幾年的確非常忙,但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獲。
必要,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三年來,習近平主席20次出訪,相當於環繞地球飛行10圈。所到之處都刮起強勁“中國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腰板越來越硬。
收獲,是因為中國外交不僅“高大上”,而且“接地氣”。大家看到,中國的領導人,甚至我們的主席、總理都在出訪期間親自做“講解員”和“推銷員”。他們心裡想著的是國內的發展建設,裝著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關於G20峰會】
王毅說,我們相信,這次峰會一定能開成一次提振信心的會議,凝聚共識的會議,指明方向的會議。讓G20從杭州再出發,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
【關於海外利益】
王毅說,中國絕不走傳統大國的擴張老路,也不會搞任何強權政治。我們要探索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得到各方歡迎,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維權之路。
【關於領事保護】
王毅說,人民的利益大於天。同胞走到哪裡,我們的領事保護與服務就應該跟隨到哪裡。我們將全力為大家撐起一把越來越牢固的保護傘、安全傘。
【關於朝鮮問題】
王毅說,制裁是必要手段,維穩是當務之急,談判是根本之道。
半島問題的最終解決,要綜合施策,對症下藥。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壓,實際上是對半島的未來不負責任。
中朝關系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系。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願意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的做法不會遷就。應當清楚地看到,無核才能和平,對話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贏。
【關於中日關系】
王毅說,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聲稱願意改善日中關系,一方面又刻意到處給中國制造麻煩。這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的做法。
中日兩國比鄰而居,隔海相望,兩國人民也有著友好傳統。我們當然希望中日關系能夠真正好起來。但俗話講,治病要斷根。對於中日關系而言,病根就在於日本當政者的對華認知出了問題。面對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把中國當作朋友還是敵人,當作伙伴還是對手?日方應認真想好這個問題,想透這個問題。
【關於中美關系】
王毅說,中美摩擦的根源是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國抱有戰略疑慮,總是擔心中國有一天會取代美國。我要強調的是,中國不是美國,中國決不會也不可能成為另一個美國。我們無意取代或領導誰。建議美國朋友更多學習體會一下中國5000年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要動輒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想清楚了這一點,中美關系的前景就會豁然開朗。
【關於南海問題】
王毅說,南沙群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隻要是炎黃子孫,都守土有責。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提出新的領土要求。
中國在自己的島礁上建設防御設施,是履行國際法賦予的自保權。中國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國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國家,更不是軍事活動最頻繁的國家,“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我想在這裡提醒的是,航行自由不等於橫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攪渾,把亞洲搞亂,中國不會答應,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也不會允許。
菲律賓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不僅違背了在中菲雙邊協議中做出的承諾,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款的規定,也違背了提出仲裁應由當事方協商的國際實踐。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對於這樣一場走了調、變了味的所謂仲裁,中方恕不奉陪。
在南海這一舞台上,曾有過殖民侵略,有過非法侵佔,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圖謀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將証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主人。
【關於中東政策】
王毅說,中國在中東不搞勢力范圍,也不尋求代理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本著客觀公正態度,著力勸和促談,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關於中非關系】
王毅說,今年是中非建交60周年。世界變了,中國和非洲也在變,但不變的是中非之間彼此信賴、相互支持的深厚友誼。
多年來,外界對中非合作有各種議論。但非洲自己最有發言權。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