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黃 超
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邀請國家衛計委負責人答中外記者問。毫無懸念,這半年來,隻要提到衛計委,幾乎每個人都能聯想到“全面兩孩”四個字。這個關注度極高、影響千萬家庭的新政策也讓現場記者卯足了勁兒,向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副主任馬曉偉、王培安頻頻提出犀利問題。
不過,問題雖然犀利,但回答也很給力。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帶你回顧5個經典問題,看看衛計委如何接招。
【問題1】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咋整?
現在,很多家庭選擇不生兩孩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在不少人看來,在中國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尤其是醫療和教育佔了很大比重。其實問題很簡單,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這個問題咋解決?
李斌認為,“生不起”並非全國性現象。目前,地方孕婦建檔率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現了產床“一床難求”的情況,就說明一些家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了。關於兩孩問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李斌介紹,根據衛計委最新調查,這些“難念的經”包括:兩孩生育后婦女就業、兩個孩子的照料、兩孩入托和入學、養育孩子的成本。這些問題黨和國家早就高度重視。
【問題2】產婦海外生子等生育現象,咋辦?
作為獲得第一家提問機會的外國媒體,華爾街日報記者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婦選擇到海外,很大一部分去美國尋求生育服務或者冷凍卵子。那麼,中國啥時候會出這樣的生育服務呢?
對此,馬曉偉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的長遠打算,和已經啟動的各方面保障。
第一,計劃做的:增加產科床位,建立三級服務體系。同時,採取特殊政策,加強產科醫生和助產士的培養。
第二,正在做的:高齡孕婦風險評估和健康檢查工作。隨時觀察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特別要高度注意高齡孕婦及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第三,時刻准備:高危孕婦急救中心等機構充分准備。在2017年后,在省一級建立高危孕婦急救中心,要在市縣建立高齡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急救搶救病房,加強ICU的建設。
【問題3】孩子多了,兒科醫生少了,咋看?
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兩孩時代,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也越發凸顯了。很多家長特別關心也比較擔憂,衛生部門怎麼應對兒科醫生短缺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呢?
面對這個問題,李斌首先形象地做了一個對比。我們國家有2.3億14歲以下的兒童,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比世界第五人口大國巴西的總人口還多。所以,醫療保健的需求是巨大的,兒科服務的資源總量還是不夠的、不足的,配置結構也不盡合理。
在季節性兒童疾病的高發期,兒童集中就醫的時候,這種供需矛盾緊張的狀況就更為突出一些,比如說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由於寒潮、流感這些因素的影響,有些大城市、有些醫院都出現了非常緊張的局面。
【問題4】海淘仿制藥救命,差點被查,咋好?
2015年,一件替人買藥卻吃官司的新聞在網絡流傳。有個長期海淘的熱心網友,因為替患白血病的病友從印度買了一種仿制的抗癌藥,后來卻差點吃上了官司。這引發了不少人的疑問:萬一患者急需,國內又沒辦法生產救命藥,這可如何是好?
如何滿足群眾用藥?如何解決專利藥太貴?對此,國家衛計委已經採納了不少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關鍵就是:開展國家談判。
目前,談判試點已經啟動,大體是五個左右的品種。其中包括幫助癌症治療的,以及其他重大疾病治療的,還有就是特別貴的專利藥、進口藥。通過談判以后,不少“洋藥”價格降幅很大,大體能降50%以上。
【問題5】兩孩產假、福利成懸念,咋說?
生完兩孩怎麼休產假?能休多少天?生孩子的福利怎麼落實?這些“全面兩孩”政策帶來的后續問題很受兩孩媽媽的關注。有些媽媽說,在兩孩看病、問診等方面,有的單位干脆就說不予報銷。不少問題,各地方、各單位做法不一,說法更不一。
在國家層面,衛計委早就有了打算:去年年底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的福利待遇。
在地方層面,已修訂計生條例的省份,參照原條例中有關公民晚婚晚育假期的規定,均制定了延長生育假、配偶陪產假獎勵等具體的政策措施。
不少已經修法的省區市均明確了生育假延長的天數,有的延長30天,有的延長60天,並制定了7至25天不等的配偶陪產假。(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黃 超)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