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歷年兩會
人民網>>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專題

【中央廚房 解碼】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營改增將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李麗輝 吳秋余

2016年03月09日11:3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今年全面推開營改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兩個“硬指標”,一是自5月1日起,“營改增”在剩下的四大行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開﹔二是確保所有行業稅負隻減不增。

3月8日,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記者採訪了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請他談談營改增准備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

營改增將釋放巨大改革紅利,工作任務已倒排工期、分解下達

“今年營改增全面推開,全年減稅5000億元左右,這個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改革紅利,必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強大動力。”王軍表示,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距現在隻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改革任務和工作量相當繁重。稅務總局已經根據改革進程倒排工期,對營改增任務分解下達。

工期最近的一項排到了今天——3月9日。通知要求,3月9日前各地國稅地稅建立聯席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征管業務銜接方案﹔4月28日前完成試點納稅人交接、應用系統及數據准備等工作。同時,對四大行業的稅負情況,財稅部門在營改增方案中也作了充分考慮。

“中國的營改增真是一件舉世矚目的事!很快歐美那邊朋友的電話電郵就來了!” 安永(中國)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梁因樂說,他們問的最有趣的問題是:“你們怎麼能做到隻減不增?”梁因樂給出的答案是 “you wait and see!”這句“中式英語”翻譯過來就是——你們等著看吧。

梁因樂說,全面營改增進入“倒計時”,安永對最后四個行業實施營改增帶來的影響進行了預判與分析。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行業“營改增”將涉及近1000萬戶納稅人。而上述四個行業在“營改增”之前所征收的營業稅佔營業稅總收入總額近8成,這意味著四個行業納入“營改增”后,將會使全行業的整體稅負有一個很大幅度的降低。不僅四個行業的減稅額會超過現行試點行業的減稅額,而且因為四個行業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會使其他增值稅納稅行業的稅負進一步降低。

消費持續增長、結構升級,成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

“中國經濟的新動力,不僅僅來自營改增。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很多新變化正在顯現,新動力正在形成。”王軍說,稅收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下面這份新鮮“出爐”的稅收數據,很好地反映出經濟運行的真實狀況。

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超過投資、出口,成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我國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新階段。

2015年,服務型消費的稅收快速增長,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衛生、影視制作等行業的稅收分別增長23.8%、20.5%、27.3%和10.3%,大大高於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煙、酒、住宿餐飲等物質型消費行業的稅收增幅,反映出我國居民生存物質型消費基本得到滿足,大步向教育培訓、醫療衛生、視聽娛樂等精神服務型消費轉型升級。

從稅收數據看,老百姓在消費能力增強的同時,花錢的習慣也發生很多變化。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居民消費正向品位、時尚方向發展。2015年,一些紡織服裝行業企業通過兼並加盟、品牌升級等實現了較快發展。如海瀾集團構建“海瀾之家”、“聖凱諾”等品牌,提升傳統服裝產業品質與知名度,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3倍、利潤增長1.4倍,繳納稅收18.2億元,呈現高速擴張之勢。

此外,還有一些我們過去想都沒想過的消費領域正在快速崛起,如民用無人飛行器市場由原來局限於航模愛好者開始走向普通消費者,創造了新的消費市場,代表性企業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3年來銷售額增長80倍,稅收從0.5億元增加到2.1億元,連年成倍增長。

服務業佔比躍居“老大”,互聯網服務等異軍突起

隨著結構調整的推進,我國三次產業之間的位次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佔據經濟規模頭把交椅的工業逐步讓位於服務業。2015年,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首次佔據“半壁江山”。

稅收數據印証了這一變化。2015年,全國第三產業稅收完成74531億元,同比增長7.6%,發展勢頭持續向好,稅收佔比和增收貢獻進一步提升。從稅收比重看,第三產業稅收佔全部稅收的比重達54.8%,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9.7個百分點。從稅收增速看,第三產業稅收增長7.6%,比第二產業高5.5個百分點。從增收貢獻看,第三產業稅收增量佔全部稅收增量的80%,較2014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而在服務業整體良好發展的同時,現代服務業卻異軍突起,反映出“互聯網+”相關行業在經濟轉型發展中的作用更趨明顯。數據顯示,去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三個行業稅收分別增長19%、21.2%和23.8%。三個行業稅收佔總體稅收比重較2014年提高0.58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三網”融合的推進、寬帶提速降費以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實施,4G用戶新增2.9億戶,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長103%,反映在稅收數據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稅收分別增長19%和21.2%,遠快於同期總體稅收增速。

創業創新動力強勁,一些企業實現翻番式增長

2015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互聯網與各行業加速融合,新興產業快速增長。

去年醫藥、科研和技術服務行業以及新興信息產業等行業稅收增長較快,2015年全國醫藥制造業稅收增長13%,領先制造業整體稅收增速7個多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13%,也大大領先於制造業整體稅收增長水平。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21.2%,其中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等主要集聚區份額佔全國的74%。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部分制造業包括傳統制造業企業憑借“互聯網+”實現深度轉型,增長迅速。安徽三隻鬆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電商模式構建品牌開拓市場,發展迅速。2012年初創時僅繳納稅收12.5萬元,第二年銳增到近600萬元,2015年更是增至4300萬元,連續三年翻番式增長。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從稅收數據看,2015年,創新資源集中、創新能力較強的高端制造業,由於產業集聚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發展迅速,稅收增速普遍較高。例如,航天設備制造業稅收增長21%,稅收規模前十的行業中電氣機械、通信設備,以及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醫藥制造業稅收分別增長8.3%、7%和13%,遠高於制造業稅收5.3%的整體增速。其中,江蘇、浙江和廣東三大產業集聚區電氣器材制造業稅收佔全國的57%,增長10.6%。

稅收優惠力度大,小微企業盈利有所上升

小微企業一直是近年來國家重點關注和扶持的行業,得益於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小微企業發展活力迸發,持續向好。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得益於稅收優惠等政策,2015年1至4季度小型微利企業盈利面分別為22.38%、22.54%、22.85%和28.92%,經營總體上保持穩定向好。廣東、江蘇、浙江三省的小微企業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三省小微企業戶均減免企業所得稅6000元。

到2015年底,全國辦理稅務登記的小型微利企業約1174萬戶,其中2015年新辦255萬戶,佔21%,同比增加49萬戶,增長23%。1至4季度新辦企業分別為59.85萬戶、66.17萬戶、74.79萬戶和54.47萬戶。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申亞欣、肖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