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楊麗娟
![]() |
3月10日下午,在北京梅地亞中心,中外記者一起給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了一張以“教育改革和發展”為主題的“考卷”。
義務教育會延長嗎?“高考全國一張卷”什麼時候能實現?怎樣治理校園暴力?這些考題,每一個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考卷在此,袁貴仁是怎麼回答的?干貨都在這裡了,速來圍觀。
考題一:我國的義務教育是否會進一步延長?
袁貴仁:近期看到報道,一些地方做出了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安排,教育部對此非常支持也非常贊同。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要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在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時,我們組織專家進行了反復論証測算,也征求了社會各界意見。中央決策,“十三五”期間,中國義務教育仍然為九年。
考題二:全國高考一張卷,距離我們有多遠?
袁貴仁: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全國一張試卷的情況,但是這個情況在十幾年前改變了。從明年開始,高考試卷命題中心將剩下6個,即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自主命題,其他26個省區市由國家考試中心統一命題。那26個省份的命題是不是一張卷子?答案是,不是一張卷子。將來會不會過渡到一個命題中心、使用一份試卷?這個要由實踐提供答案,現在說為時過早。
考題三:優秀鄉村教師如何留住?
袁貴仁:中國農村教育是我們的短板,辦好農村教育,關鍵在教師。把農村教師隊伍建好,根本是農村的教師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這個涉及農村教師的補充、農村教師的待遇和農村教師的水平等諸多問題。為此,去年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作了全面的部署。當前,我們正在積極推動落實這個計劃提出的各項重點任務。
考題四: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如何破解?
袁貴仁:留守兒童中,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就有2400多萬,這是個很大的群體。教育部門要:第一,做到三個“優先”,寄宿制學校優先安排留守兒童,營養餐的供給優先滿足寄宿兒童的需要,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優先滿足留守兒童的需要。第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立的精神,同時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他們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習慣、不良行為,更主要的是,要創造條件,使他們能夠通過電話、視頻經常和遠在他鄉的父母溝通交流。第三,學校要保持和家長的溝通、聯系、合作。
考題五:怎樣防止校園暴力事件?
袁貴仁:從孩子的安全角度,無論是來自於外部的,還是內部的,都應當堅決防范、堅決制止,盡最大努力使這種事情發生率降到最低。教育部門,包括我們的公安部門都高度重視,要努力打造平安校園,既要防止外來的傷害,也要防止內部學生之間的傷害。
考題六:支持大學生創業嗎?
袁貴仁:創新創業教育不是說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企業家,首先是要使他們形成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素質。在這方面,教育部門按照中央要求和有關部門一起,和學校緊密配合,為學生開設創業課程,為他們聘請那些創業的成功者包括企業家,為他們作報告、授課等。此外,還實行彈性學制,對有創業意願,並且有了明確的創新項目,而且前景看好的學生,可以保留學籍去創業,將來他願意回來的時候再繼續讀書。
考題七:對於高校轉型,如何考慮?
袁貴仁:轉型的關鍵是調整專業設置。可能有的學校“貴”的專業設得少,要花錢,包括工科、理科,相對文科成本就比較低。這個結構就和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盡匹配,所以轉型的首要內容就是要調整專業設置。
考題八:英國BBC拍攝了關於中國老師在英國支教的紀錄片,怎麼看?
袁貴仁:英國BBC為什麼要拍這個片子?那是因為在2009年和2013年,中國上海學生參加OECD(經合組織)組織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兩次均獲世界第一名。這件事情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對中國基礎教育的關注和興趣,特別是對中國是怎樣組織教學的,也由此引發了關於中外教育模式對比的討論。
中國有悠久的、優秀的教育傳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概括來說,中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比較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比較注重行為規范的養成,再加上中國老師和學生的辛勤、刻苦、勤奮,我們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培養出了一些優秀的人才。但中國教育模式確有不足。比如,我國的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創新精神不強,實踐能力不足。而這些方面,西方有些國家一些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考題九:如果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還會不會回到農村當老師?
袁貴仁:當年我由中學教師考大學時,分數還是比較高的,但我選的第一個學校是北京師范大學,為什麼?就是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學完之后繼續在農村中學任教。但后來被推薦讀研究生,畢業之后留校當教師,后又被推薦當校長,最后到教育部來工作,這不是我自己的選擇,而是組織的安排。我對鄉村教師充滿了感情,我對他們所處艱苦的環境感同身受。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