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歷年兩會
人民網>>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專題

【中央廚房·解碼】兩會為何頻現“吃飯”話題?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賀霞

2016年03月11日20:03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今年全國兩會流行一個詞——吃飯。很多熱點話題由這個詞引起:從糧食安全到中國制造再到金融杠杆,許多代表委員都以“吃飯”為喻來說事。稍稍回顧,就會發現,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也經常用到這個詞。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同年7月,習近平看到一家老牌企業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十分感觸地說,“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

“民以食為天”,如果拿“吃飯”說事,這事“小”不了,必是“大事”。

糧食安全: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8日上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總書記不僅關心老百姓是否能吃飽,還關心老百姓是否能吃好,因此他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對農業發展提出了要求。

農業:國家經濟穩定就是要有飯吃,有活干

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歷史罕見的十二連增,達到了12429億斤,糧食豐收成為經濟穩定向好的一個突出亮點。農業部部長韓長賦8日在“部長通道”上表示:國家經濟保持穩定,抗風險能力強,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農業穩、就業穩,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要有飯吃,有活干。

對於人們普遍關心的糧食進口問題,韓長賦認為,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像大米和白面,人人要吃飯,頓頓要吃飯,因此,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碗裡主要要裝中國糧,糧食生產任何時候也不能放鬆。”

財政赤字:債務沒有用在“吃飯”上

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參加記者會時說: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大約40%,這在可比國家中是比較低的,還有一定的空間。重要的是把這些債務空間利用好,使經濟活力持續增加。原則是不能把赤字的重要空間用在基本支出與一般公共支出上,那就會出現大問題。“好在我們是保持著‘黃金原則’,就是債務用於資產,留下了很多優良的資產,沒有用在‘吃飯’上。”樓繼偉比喻說,“吃飯”靠借錢不行,“吃飯”要靠發工資,借錢可以買房子,用今后的工資收入來還它。

這裡,樓繼偉通俗地用“買房子”和“吃飯”說明了債務主要投向了有收益、有效益的資產,而沒有用於基本的、一般公共性支出。

中國制造:一場“飯局”中的底氣

兩會期間,董明珠的國產電飯煲完勝日本電飯煲,“董姐飯局”引起熱議。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評論進一步點明,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快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產出更多高技術含量、高品質的產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品牌推廣、品質宣傳,讓我們已有的國產優質產品能被消費者認可。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人民生活將更加美好,必勝信心哪裡來?就看各行各業如何給老百姓碗裡裝好“飯”,讓老百姓吃飽、吃好、吃健康。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劉潔妍、常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