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常欽
國有企業改革不僅是關於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也是每年兩會被頻繁提及討論的“老話題”。12日下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就“國企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問: 國企改革是不是文件多、落地少,上面熱、下面冷?】
肖亞慶:頂層設計的文件已經出台,標志是“1+12”個文件印發,主體框架已經搭出來了﹔現在很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步伐。已經有12個省把國有企業分類工作落實到了具體企業。國資委自身也在下放權力,經過清理,取消、下放了20多項審批權力﹔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取得了初步進展。中央企業積極探索開展了多層次的試點。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極個別的人、極個別的管理者對改革可能認識不到位,可能有極個別的人面對改革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擔當精神不夠,還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但這是個別的。對於這些個別的人,我的回答隻有一句話:先出清。
國企改革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我想我們隻有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傳,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才能取得成效。
【問:供給側改革,央企如何主動作為?】
肖亞慶: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產業結構偏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也很重,央企重化工領域資產總額接近70%。央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主動作為,有幾個方面:一是要抓好“三個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二是要講“三個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三是抓好“三品”:品種、品質和品牌。
【問:經濟下行壓力大,央企該怎麼過?】
肖亞慶:去年中央企業整體利潤出現了負增長,負增長6.9%。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油價格去年全年通算下來下降了47%左右,再加上其他大宗商品,比如鋼鐵價格的大幅度下滑,影響是比較大的。如果剔除石油價格的影響,去年央企總的利潤是增長7.5%。但不管怎麼說,央企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同樣感覺到了壓力。
就部分行業目前所處的狀況來看,恐慌心理比下行壓力更可怕,會帶來更大的下行。大宗商品包括石油,超低的價格,我認為不正常。很多商品價格已經遠低於它的制造成本。
我們的市場大得很,關鍵是從央企開始,從我們做起,要振奮精神,要真抓實干,要把產品質量提高,把成本降下來,給人民提供更多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所以,總體上看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還在努力,正在努力,央企、國有企業一定要在穩增長中率先作貢獻,克服當前的困難,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問:國資委自我革命動靜如何?】
肖亞慶:我們現在的權力、現在的規范、現在的一些事項要進一步清理。一是要轉變定位,要向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要優化、精簡、調整國資監管事項。二是要把兩個清單搞清楚,一個是權力清單,再一個是責任清單。做到該管的要科學管理,堅決到位﹔不該管的要退出來,讓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
對國資委自身的改革,我們堅定不移,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確實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不該管的堅決去掉。我們也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正在研究,以適應改革的要求,以完成改革的任務。
【問:國資委自身如何與央企建立新關系?】
肖亞慶:國資委在下一步改革中,自身一定要做好轉變的問題,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比如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兩個清單要明確列出,在改革當中我們自身哪些職能要進行調整,這方面我們正在抓緊工作。
國企的改革不是把企業搞弱了、搞小了、搞僵化了,而是進一步在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上下功夫,使國有企業更加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發揮。
【問:新一輪國企改革會不會出現下崗潮?】
肖亞慶:深化改革,各方面的利益能夠得到平衡發展,特別是要保護員工的利益。作為國有企業,作為央企,更應該是這樣。保護員工的利益始終是下一步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多兼並重組,盡可能少破產,這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方向。任何改革涉及到職工利益時,要穩妥地處理好。我相信,不會出現下崗潮。作為監管部門,也要求企業要處理好這方面的關系,確保各方面利益。
【問:怎麼評價“三大油”?】
肖亞慶:“三大油”縱向產業鏈都是完整的,外面是三個石油公司,各有分工不同。在內部看,很多都是重復的。這個問題不僅在“三大油”存在,在其他企業也有類似的問題,所以這也是我們下一步改革需要完成和解決的問題。
我們正在努力消除各個縱向的、多余的環節。從橫向來講,中間的隔閡也要盡可能用市場化的辦法消除掉,使內部的效率更加提高,既搞產業鏈上的縱向整合,也在同行業之間做一些橫向的整合,使我們的資源能夠共享、服務更加優質、價格能夠降下來,使得企業運行更加順暢,特別是對市場的反應更快。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