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黃 超
3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了“兩高”工作報告。“保護傘”“燈下黑”“‘民告官’難”“舌尖上的安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的輿論焦點、民生痛點一一呈現、毫不回避。
全面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離不開黨中央的英明決策,也離不開一名“普法工作者”——習近平的貢獻。梳理人民日報公開報道,“法律”“法治”“守法”等成為習近平近三年來全國兩會講話的高頻詞。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從抽象理念到具體領域,習近平每年兩會都現身說法,“也是蠻拼的”,是位名副其實的“普法先進個人”。
兩會普法“首秀”堅定法治理念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當選后,習近平從履新感受談到依法治國理念,開啟了自己的兩會普法征程。他說:
——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為民服務,為國盡力,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擴大人民民主,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
經濟建設要依法而為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如何依法推動經濟發展?如何依法穩定經濟環境?如何依法繁榮經濟主體?尤其是,如何推動政府、企業、個人在經濟建設中依法而為?這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普法中經常強調的要點。他說:
——要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營造公平有序的經濟發展法治環境,把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合法權益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管控邊境秩序、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2015年3月8日,習近平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
——要深化完善基本體系,突破瓶頸、疏通堵點、激活全盤,聚焦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制度、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等,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2016年3月5日,習近平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到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聯組會參加討論)
——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到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聯組會參加討論)
——守法經營,這是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守的一個大原則。公有制企業也好,非公有制企業也好,各類企業都要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法律底線不能破,偷稅漏稅、走私販私、制假販假等違法的事情堅決不做。(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到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聯組會參加討論)
政治建設要依法而行
這幾年在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點普法對象,少不了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他說:
——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2014年3月9日,習近平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
——每一位領導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增強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堅持有法必依,善於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的要嚴肅問責、依法懲治。(2015年3月8日習近平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
——法治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設建立在扎實的基層基礎工作之上,讓依法辦事蔚然成風。(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
——今明兩年,全國省市縣鄉要陸續換屆,要深刻吸取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的教訓,以“零容忍”的政治態度、規范嚴謹的法定程序、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嚴肅認真的紀律要求,堅決杜絕此類現象發生。(2016年3月8日,習近平在湖南代表團參加審議)
社會建設要依法而動
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情民情,社會建設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需要多做功課、做足功課的一門學問。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創新社會建設時,往往強調依法而動的法治理念。
——要加強人口服務管理,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人口有序流動,控制人口總量,優化人口結構。(2014年3月5日,習近平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2014年3月5日,習近平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軍隊建設要依法而興
當前,強軍興軍開啟新征程,離不開我國軍民的深度融合,更離不開一個“法”字。他說:
——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
——要強化法治保障,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化水平。(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