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新華社記者鄒偉、羅沙
最高法兩個巡回法庭共審結案件1653件,被群眾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為重點,在13個省區市開展提起公益訴訟試點……13日提請大會審議的兩高報告中,司法體制改革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兩高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下大氣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推動司法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說。
公正司法,首先要為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敞開大門。最高法報告顯示,去年5月起,立案登記制改革全面實施,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
“一手抓執法辦案,一手抓司法改革,力度、深度、廣度前所未有。”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羅殿龍說,“以司法公開作為突破口,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同時倒逼司法公正和效率。”
為了讓司法公正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角落,妥善處理群眾的涉案信訪申訴和涉訴信訪案件,成為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工作重點之一。
目前,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全聯通的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已建成,相隔千裡“面對面”接訪成為現實。各級法院推進網上申訴信訪和視頻接訪工作,實行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訴信訪案件,健全信訪聽証制度,進一步落實信訪終結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接待群眾來訪人數同比下降12%。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海萍評價說,上述舉措是深化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一大亮點,推動解決老百姓信訪難,有效保障信訪人權益,幫助化解社會矛盾。
促進司法民主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題中之義。去年以來,黑龍江、江蘇、山東、陝西等10個省區市50個法院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全國人民陪審員共參審案件284.6萬件。
“更多普通群眾走近司法、監督司法,深化了司法民主,提高了司法裁判的社會認可度。”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認為。
改革,要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截至今年2月,全國法院公開裁判文書1570萬份、被執行人信息3560萬條,直播庭審13萬次。檢察機關全面運行案件信息公開系統,對社會公開案件程序性信息241萬余條、生效法律文書67萬余份,發布重要案件信息7.9萬余條。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改革的目標,就是要為人民群眾打開一條通往公平正義的便捷之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更強的幸福感。
司法改革重錘已經落下,險灘礁石阻擋不了改革洪流。來自各方面的智慧,匯聚成攻堅克難的力量——
廣東是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長梁志毅建議,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鞏固改革成果,應當盡快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法官法、檢察官法,把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地區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列入修改內容。
“司法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中央加強頂層設計、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崔智友提出,希望兩高進一步加大指導力度,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及時總結前兩批改革試點省份可推廣復制的經驗做法,確保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改革任務重,絲毫不能懈怠。”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馬永勝說,內蒙古檢察系統將全面推進各項司法改革措施,確保檢察機關依法獨立高效行使檢察權。
增設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扎實推進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深入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人們從兩高報告中清晰感受到,2016年,司法體制改革將繼續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拿出讓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
“要堅持以人民呼聲為第一信號,通過深化司法改革,使司法權力運行更加規范,司法公正看得見、摸得著,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的權威和溫暖。”羅殿龍說。(參與採寫:張鶯、張麗娜、王博、董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