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歷年兩會
人民網>>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專題

全國人大代表虞愛華:破除“等靠要” 脫貧要自強

2016年03月15日14:4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全國人大代表、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
全國人大代表、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常國水)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北中鎮寶坪村有1500畝荒山荒地,過去一直沒有開發利用,不僅沒有任何收益,而且防火期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巡查。后來,這裡實施了連片開發,種植茶葉、毛竹和靈芝,去年發展茶葉200畝、毛竹300畝、靈芝100畝,戶均收入增收6000多元,帶動了一批貧困戶脫貧。這是安慶市自力更生脫貧的一個縮影 。

“如果一味等靠要,辦法再多都沒用,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根本上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全國人大代表、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僅各級黨委政府要發揮主動性,積極作為,久久為功,貧困戶個體也要做到堅忍不拔、自強不息。

目前,安慶市有375個貧困村,近40萬貧困人口,其中特困人口超過17萬,“貧困人口有多少,主要分布在哪裡?安慶市領導干部心裡都有一本明細賬。”虞愛華說,除了盤清了明細賬,安慶還深入分析查明了“窮困源”。據了解,目前安慶貧困的原因主要有11類,如因病、因殘、因學、因災、自身發展力不足等等,其中因病、因殘與自身發展力不足佔到了80%。

為此,安慶市制定了脫貧時間表:2016年、2017年分別完成40%的攻堅任務,2018年底前完成脫貧的目標。

那麼,脫貧攻堅靠什麼?“要靠產業、靠就業、靠設施、靠兜底、靠救助、靠合力、靠自強。”虞愛華認為,在脫貧攻堅路上,隻有做到這“七靠”,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脫貧任務。

虞愛華把靠產業擺在扶貧的第一位,“重點通過發展產業、實施項目,帶動貧困戶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虞愛華舉例說,在太湖縣晉熙鎮九龍村,江蘇一家公司帶動貧困戶養雞,每年可出欄4批,每戶一年增收幾萬元。他表示,爭取在2018年前,使每個有條件的貧困家庭都能從事一項特色種養產業,獲得穩定收入。除了種養業,安慶還大力推行光伏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

在靠就業上,就是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崗位、扶持創業等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增加收入。“比如說,在招工季,政府列出企業用工需求、貧困戶就業需求的清單,組織企業到村招工,讓貧困戶就近就業。”虞愛華說,對鎮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

在靠設施上,就是通過改造提升貧困村的路、水、電、網、房等設施,為老百姓脫貧提高基礎設施,安慶已經安排新建貧困村水泥路4000多公裡,覆蓋1000多個自然村,實施375個貧困村電網升級改造,確保百姓用電,在寬帶覆蓋、水利改造、危房改造等上,安慶也投入大量資金,逐步推進。

救助主要是針對因病、因學、因災致貧的家庭,“通過各種政策救助資助,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重獲生機。”虞愛華也呼吁全社會都參與到救助貧困家庭的行列中來。

兜底的對象是農村低保戶、五保對象、精神殘疾人員等,“這些人無力發展、無業可扶,社會保障應保盡保,全部兜底。”

脫貧攻堅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所以虞愛華認為要在合力上下功夫,“把上面與下面的所有力量凝聚一起來,把內部與外部資源整合起來,把直接與間接的因素調動起來,形成全市參與,共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美好生活是等不來的。”虞愛華認為脫貧一定要靠自強,各級黨委政府要增強主動性,破除“等靠要”,貧困戶也要自強不息,敢於拼搏,尤其是有勞動能力者。

(責編:吳凱(實習)、盛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