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楊紹功)“兩會即將閉幕,我們希望能把會議精神帶回去,更盼望著議案建議得到回復。”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陳鑫說,今年他在會上提出了“建設統一規范醫療信息平台”的建議,希望通過醫療信息標准化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實現讓數據多跑腿,病人和醫生少跑腿。
“目前的信息化是‘半吊子’,亟待進一步提升。”陳鑫說,十幾年前不少醫院就已經實現了病例電子化,但各個醫院的病例系統都不一樣,各個城市的更是千差萬別。醫院花大價錢買硬件、買軟件,最后變成了相互隔絕的“信息孤島”,在全國層面無法聯網。
醫療“信息孤島”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從事心血管外科的陳鑫每年都要查閱國內的一本心血管報告,但因為“信息孤島”造成的數據不全,讓這本報告在業內隻能作為簡單的參考。此外,醫療“信息孤島”還制約著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等大政方針的落實。
“所有的東西都要標准化才能互相共享。”陳鑫說,以分級診療為例,如果實現信息標准化,社區醫院看過的信息,上級醫院能調得出來,就能方便建立雙向轉診,醫療資源就能夠得到合理配置。因此,中國的醫療信息化亟需從電子化發展到標准化。
陳鑫認為,要讓醫患雙方少跑腿,需要醫療信息化緊走兩步:第一步是病例等衛生信息的標准化﹔第二步是醫院信息標准化和跨層級互通。這樣才能最終形成立體的健康大數據,讓信息化、大數據真正為公共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