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歷年兩會
人民網>>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專題

自閉症表弟的新去處(家國紀事)

鄭 磊

2016年03月16日04: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磊磊哥哥!”當聽到李小凡清晰地喊出這4個音節時,我感到萬分欣喜。而在此前,他隻能發出渾濁難辨的咿呀聲,唯有他的父母能夠聽懂。家住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的李小凡是我的表弟,今年17歲,患有嚴重的自閉症,無法與人交流,生活不能自理。這17年來,他的家人始終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

2005年以前,當時的自閉症患者還沒有被納入殘疾人群體,難以獲得國家和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在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呼吁之下,這個群體被納入進來。姑姑在4年前給表弟辦了殘疾証。不過除了經濟上的補助,殘疾証沒有為表弟提供更多的保障。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病情的惡化,表弟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小凡動不動就打碎家裡的東西。”姑姑嘆氣說,“現在他力氣大了,我和你姑父兩人都管不住他。”姑姑和姑父把工作之余的時間都花在了表弟身上,可是他倆年事漸高,在照顧表弟時已顯得力不從心了。

好在伴隨著自閉症兒童的成長,相對應的社會福利機構也在逐年成熟。去年,表弟被社區裡一家專門照看和輔導智障人士的公益性康復中心接收,姑姑和姑父才總算稍稍鬆了一口氣。他們可以上班時把表弟送到康復中心,下班后再把他接回家裡。“那個地方專門接收像小凡一樣的孩子。”姑姑向我介紹說,“最重要的是,那裡不收一分錢,還管一日三餐,能讓我們省心很多。”康復中心位於一處較為僻靜的地方,裡邊是一個寬敞的房間,地上鋪著軟墊,大大小小的玩具散落在各處,有五六個志願者負責看護病患。

“那些老師都很好,心地好。”姑姑把康復中心的志願者稱作老師,“平時除了照顧小凡,他們還會引導小凡說話,教他最基本的動作,像是穿鞋子、系鞋帶之類的。”自從表弟去了康復中心之后,家裡人發現他能說出口的詞語漸漸變多了。雖然還連不成句子,但口齒清楚了許多。

小凡在努力康復,國家也在積極扶助。去年2月,為了做好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作用,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在7月和9月,國務院又相繼印發了有關殘疾人補貼和殘疾人就業的意見。到了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支持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發展”。這意味著姑姑她們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福利機構有了更多來自社會的支持,小凡也有機會繼續接受免費的看護和輔導。這無論對於小凡一家人還是他所在的康復中心來說,都是一件大好消息。

去姑姑家看望時,小凡那一聲親切響亮的“哥哥”令我心頭一熱,也讓姑姑一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責編:李赫(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