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历年两会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专题

【中央厨房·解码】政府工作报告有力回应了外媒哪些关切?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张建波

2016年03月06日15:3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外国人也很关注中国两会,尤其关注经济类话题。3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在其网站发了一篇科普两会的文章,认为两会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中国将如何应对经济发展,并提到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重点。

综合看外媒对两会的报道,看好中国机遇和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声音比较多,不过也有唱衰中国经济的杂音。3月5日上午,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其中一些内容令人欢欣鼓舞,同时也有力回应了一些外媒的疑问。

关于发展动力

有外媒指出,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2015年中国GDP增长6.9%。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或“断崖式”下跌?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去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而中国GDP增长是在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取得的。按估算,去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中国经济仍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

政府工作报告是这么说的:“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于经济潜力

有外媒刊文,问道,2016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预定的增长目标?

不少长期在华的外国人士对记者说,他们关注两会中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关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话题。其实在科技驱动创新等多个领域,对在华外企而言,中国经济大有潜力可挖。

在改革创新中压力和困难固然存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值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提及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关于五年计划

有外媒称,“十三五”规划像个花架子,实施起来有难度,问中国将如何推动经济改革?

一些外媒恶言中伤中国经济并不稀奇。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十三五”规划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其目标在行动上必将落到实处。“欧亚评论”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如果改革成功,将为世界树立榜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报告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关于创造就业

有外媒报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新常态下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

部分外媒在大写特写中国困难时,忽视了中国经济中的亮点。中国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调整的加快,中国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称,将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

关于在华外资

有外媒发问,近段时期,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加大,外汇储备下降,是否会出现恐慌性资本外逃?

跨境资金外流与资本外逃区别很大,这完全是一种误读。事实上,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继续被投资者看好,以长期投资为目的的外资流入没有改变。

两会前,不少外企高管告诉记者,他们看好中国投资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几次提到外资,指出去年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报告称,中国将在2016年“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放宽投资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关于丝路建设

有外媒质疑“一带一路”的和平属性,问“一带一路”能否惠及所有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是交响乐,不是独奏曲,不是中国加强区域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工具”。“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区域互联互通的加强必定会促进多赢,给域内外国家经贸合作带来便利和机遇。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可发现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行动“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关于发展红利

有外媒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非洲等地区国家的进口额下降,是否会冲击相关国家经济?

部分外媒混淆视听,把一些国际上的暂时困难归咎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时,中国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到中国发展的红利。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要在2016年“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刘洁妍、常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超级专车

两会e客厅

动画解读十三五

两会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