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历年两会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专题

以工业崛起撑起经济脊梁

——访全国人大代表、赣州市市长冷新生

2016年03月14日04: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彩虹辉映赣州城区章江两岸。
  刘汉卿摄

冷新生近影。
  蒋建华摄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来源:客家新闻网)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市长冷新生做客人民网演播室,围绕“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冷新生表示,赣州市将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既不因发展工业而破坏环境,更不以保护环境为借口不发展工业,加快形成绿色产业新体系,坚定不移走“绿、富、美”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通过制定绿色规划、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完善绿色制度、打造绿色品牌、培育绿色文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排头兵。同时,全面开展“河长制”试点,推动东江源、赣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赣州样板”。

实现发展目标:“跳起来摘桃子”

问:赣州市去年作出了“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战略部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出这个部署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冷新生:推进“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是赣州市委、市政府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于对赣州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对市情实际的准确把握,着眼于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之所以作出这样一个部署,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由赣州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赣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更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市经济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由之路。二是由赣州发展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这些年赣州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工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要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果没有工业做支撑,就没有厚实的财力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快振兴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三是由赣州现有的基础条件所决定的。赣州拥有政策、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国土、人力、平台等方面等独特优势,赣州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跨越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

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到2018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目前,全市上下主攻工业的氛围浓厚,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要素发展工业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问:在新常态下,“三年翻番”的目标是个不低的目标,有没有把握实现?

冷新生:这个目标确实不低,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这个目标更加不容易,需要“跳起来摘桃子”。但事在人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央和省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中央和省对赣南老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强化赣州在“苏区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赣州等原中央苏区整体跨越式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有利因素必将为强化赣州工业支撑、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赣州工业的增长态势。从这些年赣州工业发展增速来看,“三年翻番”大有希望。2011—2013年,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指标三年翻了一番多。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是2010年的2.6倍。特别是稀土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4年就迈上了千亿台阶,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成立运营,产业集中度和话语权明显提升,产业链将加速向后端延伸,三年后稀土、钨产业有望各达千亿元。去年我市家具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也具有较好的基础,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纯电动专用车全年产销达1130台。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不断增强的工业发展后劲。我市正在加快启动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中国“稀金谷”、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现代家居城等十大主攻工业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加速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的平台。同时,一批支撑力和带动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包括总投资21亿元的青峰药业原料药、中药饮片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开源矿业澳斯麦特锡冶炼项目等。预计今年完成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将超过120个。

我们的信心更来自于全市主攻工业的强大合力。我们成立了主攻工业领导小组和10个产业推进小组,坚持每个主导产业每年办好十件大事,抓好十个重点在建项目、十个重大招商项目,服务好十个重点企业,加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政策“组合拳”:促实体经济发展

问:去年是实体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赣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冷新生:去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我市实体经济发展也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系列决策部署,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制定实施了主攻工业三年推进计划、精准帮扶企业实施意见和考评方案,以及七个方面综合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1+2+7”的服务工业发展政策体系。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全覆盖机制,组建了全市企业精准帮扶APP平台、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加大力度支持工业、服务企业。

特别是出台实施精准帮扶企业的20条政策,着力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比如:通过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为符合政策的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4.68亿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47项、政府性基金5项,为企业减负1.21亿元;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4个“信贷通”,累计为12199户企业发放贷款108.7亿元;建立银行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协调处置、倒贷转贷、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等四项制度,市本级首期规模2亿元的还贷周转金设立以来,共帮助企业倒贷5.8亿元。三是鼓励企业加快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鼓励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发放奖补资金1.19亿元;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给予1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奖励1400万元。三是加大力度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72%,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近50%,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取消。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上线运行。全市新开业企业14171户、个体工商户49133户,分别增长27.5%、31.6%。

这一系列举措,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赢得了时间空间,为应对经济下行、保持工业平稳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93户,总数达1188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669户,较上年末增加23户;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2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3.26亿元,同比增长9.2%。

当前,宏观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特别是企业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企业精准帮扶APP平台、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因企施策、分类施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通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有力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比如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等模式,组建金盛源担保集团,完善地方政府倒贷机制,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等,让企业轻装上阵,渡过难关,激发活力。

推行“创新+”:向创新创业要活力

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赣州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主攻工业上,有什么打算?

冷新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突出地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特别指出要向创新创业要活力,这无疑具有指引方向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立了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建设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赣州)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赣州高新区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融合、与产业相对接,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特别是打造了稀土钨和家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青峰药业获批创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全省第二,分别增长56.9%、101.2%。

但我们也看到,宏观经济下行对我市以资源型为主导的产业影响较大。钨和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去年两大产业实现税收分别只有2012年最高峰时的44.4%和23.4%。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要实现“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必须紧紧依靠创新来引领产业壮大升级。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创新+”,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创新。特别是着眼稀土钨产业发展最前沿最高端,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整合国内外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在新材料及应用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搭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集中资源扶持一批优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突出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计划”和“赣州籍人才回归计划”,建设一批“双创”孵化器,培育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一批新型众创空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生态+”:治山理水 显山露水

问:赣州是东江源头、赣江源头,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冷新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近年来,赣州按照《若干意见》明确的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按照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部署,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工业,坚决走绿色崛起、绿色发展路子,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一是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仅市本级去年就对12个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不予审批,“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拒绝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3150个。二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强化减排责任书项目建设和企业环保远程自动监测,2015年及“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单位GDP能耗“十二五”累计下降16.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去年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65万吨,淘汰稀土冶炼分离落后产能6000吨,淘汰燃煤锅炉60台。三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我市南康区投资2.2亿元建设家具集中喷涂中心,投资1亿元建设集中烘干中心,既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生产造成的污染,又提升了家具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南康家具产业去年实现产值880亿元,增长25.4%。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已批准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项目12个,省级绿色矿山建设项目6个。去年治理废弃稀土矿山8.78平方公里,矿山复绿1.02万亩。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建设生态园区、清洁化园区,推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赣州经开区被列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既不因发展工业而破坏环境,更不以保护环境为借口不发展工业,加快形成绿色产业新体系,坚定不移走“绿、富、美”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本报记者 彭训文整理) 

(责编:李赫(实习生)、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超级专车

两会e客厅

动画解读十三五

两会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