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磊
2016年03月16日04: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磊磊哥哥!”当听到李小凡清晰地喊出这4个音节时,我感到万分欣喜。而在此前,他只能发出浑浊难辨的咿呀声,唯有他的父母能够听懂。家住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的李小凡是我的表弟,今年17岁,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无法与人交流,生活不能自理。这17年来,他的家人始终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2005年以前,当时的自闭症患者还没有被纳入残疾人群体,难以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呼吁之下,这个群体被纳入进来。姑姑在4年前给表弟办了残疾证。不过除了经济上的补助,残疾证没有为表弟提供更多的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恶化,表弟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教。“小凡动不动就打碎家里的东西。”姑姑叹气说,“现在他力气大了,我和你姑父两人都管不住他。”姑姑和姑父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花在了表弟身上,可是他俩年事渐高,在照顾表弟时已显得力不从心了。
好在伴随着自闭症儿童的成长,相对应的社会福利机构也在逐年成熟。去年,表弟被社区里一家专门照看和辅导智障人士的公益性康复中心接收,姑姑和姑父才总算稍稍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以上班时把表弟送到康复中心,下班后再把他接回家里。“那个地方专门接收像小凡一样的孩子。”姑姑向我介绍说,“最重要的是,那里不收一分钱,还管一日三餐,能让我们省心很多。”康复中心位于一处较为僻静的地方,里边是一个宽敞的房间,地上铺着软垫,大大小小的玩具散落在各处,有五六个志愿者负责看护病患。
“那些老师都很好,心地好。”姑姑把康复中心的志愿者称作老师,“平时除了照顾小凡,他们还会引导小凡说话,教他最基本的动作,像是穿鞋子、系鞋带之类的。”自从表弟去了康复中心之后,家里人发现他能说出口的词语渐渐变多了。虽然还连不成句子,但口齿清楚了许多。
小凡在努力康复,国家也在积极扶助。去年2月,为了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在7月和9月,国务院又相继印发了有关残疾人补贴和残疾人就业的意见。到了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这意味着姑姑她们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福利机构有了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小凡也有机会继续接受免费的看护和辅导。这无论对于小凡一家人还是他所在的康复中心来说,都是一件大好消息。
去姑姑家看望时,小凡那一声亲切响亮的“哥哥”令我心头一热,也让姑姑一家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