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

麻辣財經:退休養老金,今年盼著漲呢!

2017年03月03日17:17    來源: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2月下旬,遼寧省政府新聞辦發布的消息,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今年遼寧將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有望實現“13連漲”。此消息一出,其他省份的退休老人也不淡定了:人家都表示要漲了,那咱這兒漲不漲啊?

9

“錢袋子”充實,“夕陽紅”踏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實現12連漲,今年會迎來13連漲嗎?退休的、沒退休的都關注。您的關注,就是我們的動力!麻辣財經這就帶您算算“養老金”這本賬,也聽聽兩會代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從700元到超過2200元,養老金已實現“12連漲”

“這些年廠裡效益時好時壞,可我們的養老金穩中有升。”內蒙古的企業退休人員辛泉對麻辣姐說,收入不縮水,是他晚年生活最大的保障。

2005年,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約700元。國務院決定:從2005年起連續3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開啟了養老金連續上調的步伐。

2008年到2015年,我國再次連續上調養老金標准,特別是2007年左右我國物價走高,養老金持續上調給退休老人吃了“定心丸”。2015年調整到位后,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超過2200元,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2%。

2016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第十二次上調,同時,首次實現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同步上調。

“養老金連漲十二年,讓退休職工安享晚年,享受改革發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成果。我在調研中發現,群眾對這個反響最好。”全國人大代表、遼陽市傳染病醫院院長楊艷說,“盡管遼寧財政較為困難,但老百姓的養老錢年年漲,漲幅超過CPI。”

怎麼漲?看物價,也看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情況

12連調中,前11次上調幅度基本在10%左右甚至更高一些,但去年的第十二次則平均上調了6.5%。上調幅度是如何確定的?

據了解,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為了保証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購買力不降低,並適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主要的參照系是物價上漲情況和職工平均工資增長情況,同時也兼顧養老保險基金和財政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促進養老保險制度長期可持續發展。

2016年上調幅度定為6.5%,低於前幾年的10%,主要有兩方面考慮。其一,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期進入了中高速增長期,在職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由2005年的14.6%降到2014年的10%以下,2015年進一步降低。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2012年以來一直保持在3%以內,2015年下降到1.5%。

6

其二,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養老負擔越來越重。“十二五”末,我國企業離退休人員目已有8500多萬人,比“十一五”末增加2700萬人,年均增長8%左右。養老保險撫養比由2011年的3.16:1下降到2015年的2.88:1,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不斷增大。

考慮這些因素,去年的第十二次上調的幅度有所下降。對此,有些老人想不通,但也有不少老人看得開:經濟增長沒那麼快了,老齡人口又在增多,現在養老金漲幅不像以前那麼高,能理解。

養老金發放有保障,今后逐步建立合理調整機制

這邊養老保險撫養比不斷下降,那邊還要給退休人員調整待遇,養老保險基金能否支撐這一“降”一“升”?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的確在不斷加大。“十二五”期間,基金支出年均增長率19.7%左右,基金收入年均增長率16.8%左右,支出增長率超過收入增長率近3個百分點。不過,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總體平穩。去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入2.84萬億元,總支出2.58萬億元,當期結余2600多億元,累計結余3.67萬億元,可以確保17個月的支付。

7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王金笛介紹,盡管遼寧財政較為緊張,但省委省政府全力壓縮行政事業編制,減少政府開支,增加民生投入,確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應漲盡漲。

“我們盼望接著漲,不能停啊!”盡管企業養老金已連續上調多年,但尚未形成規范化的調整機制,仍讓許多退休老人心裡沒底。

《社會保險法》這一社會保障領域的“基本大法”已明確: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我們了解到,我國將總結連續調整養老金的經驗,借鑒國外經驗,結合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頂層設計,盡快提出建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的具體方案,合理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養老金異地領取,別再折騰老人了

最后,麻辣財經還想替老人們多說兩句,就是異地領取養老金的方式,能不能再人性化一些?很多老人退休后,到外地跟子女一起生活,每年領養老金時,為防止冒領單位都要求証明老人健在。有的要求老人到派出所開証明,有的是讓老人舉著身份証拍照上傳。有的單位還不放心,要求老人拿著當日的報紙、身份証等拍照上傳。

應該說,這些單位在管理上真的挺負責任,怕養老金“跑冒滴漏”。但是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太生硬了?老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養老金是應得的,每年領取還要証明自己活著,這麼折騰老人的內心感受肯定不好。再說,我國正在走向老齡化社會,老人會越來越多,都要求他們自証健在,工作量得多大?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可行?

實際上,按照規定,人去世后第一時間要注銷戶口,是否健在查一下戶籍信息就知道了。這些信息有關部門是掌握的,但由於部門之間互不通氣,才導致信息無法共享。能不能形成這樣一個機制:老人去逝、戶口注銷的信息,能夠讓養老金發放單位及時查詢和了解,然后再據此停止養老金發放。跟健在的老人相比,去逝老人的數量很少,這部分信息向單位開放,比讓每個老人提供証明要簡單得多。

隻服務不打擾,老人們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安享晚年。(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白天亮 何勇 李麗輝)

麻辣財經

(責編:袁勃)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兩會調查

兩會前瞻